见《江西中药》。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漏芦之别名,详该条。
指亥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参见十二时条。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咳嗽》。即早晨嗽。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手丫发。见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络石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生于舌之上下,缓缓发来,其舌粗硬如石结核,成脓者可治。如不结核,口舌日见短小,至二、三年后,舌忽失去,则虽有灵丹,不能治矣。此是内伤心经之症。”参见舌疳条。
见《中药志》。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即足厥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帣(通厥)阴脉:循大指间,以上出胻内兼(廉),上八寸,交泰(太)阴脉,□股内,上入脞间。其病:病脞瘦,多弱(溺),耆(嗜)饮,足柎(跗)种(肿),疾畀(痹)。
又称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状,便于煎汤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