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圣济总录》卷七十。指鼻出血经久不愈。《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衄,由热乘血气也。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劳损藏府,血气生热,血得热则流散妄行,随气发于鼻者名为鼻衄。藏虚不复,劳热停积,故衄经
证名。即阴证似阳。指阴寒内盛而外见热象的证候。因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有真假者,阴证似阳,阳证似阴也。盖阴极反能躁热,乃内寒而外热,即真寒假热也。假热者,水极似火也。凡病
出《本草经集注》。为黄芩之新根,详该条。
见补阳还五汤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鹅口疮。见该条。
出唐·孟诜《必效方》。为凤凰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即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失常引起的外感疾病。由于发病季节及所感受邪气不同,体质强弱差异,临床上常分为冬春感冒、夏令感冒和秋燥感冒,各详该条。
疾病的发生和经过。《灵枢·寿夭刚柔》:“谨度病端,与时相应。”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木防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