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渗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即鼻渊。详该条。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即鼻渊。详该条。
《金匮翼》卷六方。黄连、炒栀子各二钱,陈皮、茯苓各一钱半,姜半夏一钱,草豆蔻仁、炙甘草各七分。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治腹痛,二便闭赤,喜冷恶热。
契,相合;绍,继承。相合相继之意。《灵枢·卫气》:“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
见《湖南药物志》。为铁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2卷。清·张德裕撰。刊于1828年。本书以药性分类,计甘温、甘凉、发散、气品、血品、苦凉、苦温、苦寒、辛热、毒攻、固涩、杂列共12类,361种药物。叙述简要,有一定参考价值。
【介绍】:见马莳条。
咽喉之俗称。详咽喉条。
病名。指生于京门穴处的痈。京门穴为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京门隐隐而痛者,肾疽也。上肉微起者,肾痈也。”由肾虚不足,房劳太过,外挟寒邪所致。初起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膜胀塞满,渐至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三。多由气郁痰凝,复感风热而发。症见喉间肿起,形如赤珠,色紫或白,饮食吞咽受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气郁,及时风热而起喉间,形如赤珠,或紫或白,犯之即痛,日久则嗌气。”治宜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全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二十八宿是: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西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北方的斗、牛、女、虚、危
验方著作。元·沙图穆苏撰。15卷。约刊于1326年。本书分为诸风、心气痛、疝气、积滞、痰饮、喘嗽、羡补、头面、口眼耳鼻、发齿、咽喉、杂治、疮肿、妇女、小儿共15门,计310余方。均选自各家方书及采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