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腋痛

腋痛

证名。《症因脉治》卷一:“腋痛者,在两胁之上,奶旁外侧,痛连缺盆肺经症也。若在腋之下,原是胁痛,而非腋痛。”致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外感多因风寒燥热等邪侵肺所致;内伤多因郁怒伤肝积热熏肺或肾火上冲引起。因风寒者可见恶寒发热,喘急咳嗽,多痰,腋痛时牵引锁骨上窝部等症。治宜疏邪肃肺为主,如麻黄杏子汤加味泻白散等方。因燥热者可见腋痛,口渴面赤,吐痰干涸,小便短赤等症。治宜清燥泻火为主,如燥热伤气,用加味泻白散,燥热伤血,用青金泻白散;肝肺火盛者,用知石泻白散柴胡黄芩等药。内伤者,如郁怒伤肝,可见腋痛,烦躁多怒,胸膈痞塞等;若木火刑金或积热熏肺,则兼见咳嗽气逆等症。治宜疏肝清肺为主,可选用加味泻白散、严氏推气散加味清胃汤等方。肾火上冲,多因房劳过度,精伤肺损所致。常见腋胁隐隐作痛等症。宜用左归丸家秘天地煎黄芩泻白散等方。亦可因湿热所致。《张氏医通》卷五:“少阳湿热留薄,则腋下肿痛,小柴胡加抚芎枳壳;实人去参加草龙胆;体肥痰盛加白芥子;有痰饮搏聚而痛者,加味导痰汤加柴胡为向导。”参见外感腋痛内伤腋痛条。

猜你喜欢

  • 风寒咳嗽

    病证名。指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方用五拗汤。《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声

  • 川独活

    见《活幼心书》。为独活之处方名,详该条。

  • 玛瑙内伤证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玛瑙障。指黑睛宿翳之薄而色黄白或微红似玛瑙者。《证治准绳·杂病》:“其障薄而不厚,圆斜不等,其色昏白而带焦黄,或带微微红色,但如玛瑙之杂者,虽生在轮外,实是内伤肝胆,真

  • 幼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马蹄漏

    病名。即肛漏漏管的走行类似马蹄状者。亦称马蹄铁形漏。外口通常位于肛门左、右侧,因管道纡回方向不同,又有前马蹄漏与后马蹄漏之别,为复杂性肛漏的一种。

  • 阴经

    又称阴脉。经脉中之属阴者,包括手足三阴经、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跷脉等。

  • 正伤寒

    病名。①指冬令感受寒邪而即发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夫伤寒者,自霜降后至春分前,天令严寒,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即时病者,为正伤寒。”《医学心悟》卷二:“霜降以后,天令严寒,感之而即病

  • 香附米

    见《本草求真》。即香附。详该条。

  • 内伤肩背痛

    病证名。指因肺气不足或肺气壅阻,劳力损伤,积热上熏所致的肩背痛。《症因脉治》卷一:“内伤肩背痛之症,气怯神离,精神不足,痛势不急,仍能睡卧,此肺气不足之症也;若喘急气逆,不得睡卧,此肺壅作痛之症也;若

  • 表里配穴法

    配穴法之一。指在表里相合的经脉上选配穴位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一般以原络配穴法为代表,但不局限于此。如胃病取足三里(胃)与公孙(脾);咳嗽取太渊(肺)与合谷(大肠);肝病取太冲(肝)与阳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