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峨眉山药用植物》。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珍珠梅之别名,详该条。
见《玉局方》。即樟树皮。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喘》。即胃虚喘。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锦地罗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明·吴有性撰于1642年。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着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者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
病名。《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指先攻下后培补的治法。用于体虚而有急须攻下之证者。如肺病体虚,本宜培补,但病者胸胁有积水,引起咳嗽,气促,不能平卧等急迫症状,可先用逐水药攻下以解除喘促症状,后用补益药培补。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