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安耶。即仆参,见该条。
指小儿眼、鼻、耳、口七窍出血。《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血虚受热,散漫失度,出于七窍者,为大衄。”《疡医大全》:“耳目口鼻窍中一齐出血,药不及煎,死在旦夕俄顷,用冷水当面喷几口,急分开头发,用粗纸数层
见督脊穴。
综合性医书。8卷。元·朱震亨述,明·高叔宗校正。此书原为朱氏门人整理而成,明嘉靖间高氏予以校正重刻。全书论述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口腔等多科病证。介绍治法比较具体,选方颇精,并
出《神农本草经》。即黄柏,详该条。
病名。①《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产后患痢。多因产后虚损,下地过早,伤于风冷,风冷乘虚入于大肠,肠虚则泻所致。②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指产后恶露不行,败血渗入大肠,积滞而成泄痢者。详产后下利条。
病名。指血崩。《中藏经》卷七:“治血山崩甚者,以凌霄花焙干为末,酒下三钱。”详血崩条。
病证名。指经期从口鼻中出血。《竹林女科证治》:“经不往下行而从口鼻中出,名曰逆经,此由过食椒姜多热之物,热伤其血,血乱上行。宜服***地黄汤。”参见逆经条。
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三泪之一。指眼眵泪液混流,“稠如浊酒豆浆”。(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银海精微》:“肺经实热故目眵泪出而不绝也。治之须用泻肺汤,泻肺经之实热,后用省味金花丸治其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