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黄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唐代医官职称,设于太医署、尚药局中,各4名。
见《外科大成》卷四。即锁脚马。详该条。
病证名。指阴虚精亏血少所致的眩晕。《杂症会心录·眩运》:“如纵欲无节而伤阴,脱血过多而伤阴,痈脓大溃而伤阴,崩淋产后而伤阴,金石破伤,失血痛极而伤阴,老年精衰,劳倦日积而伤阴,大醉之后,湿热相乘而伤阴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出《类证活人书》。即黑靥。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
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介绍】:清末五官科医家。字吉斋。浙江桐乡人。有感于古今方书各有专门,而喉科多附载于他书,论治各异。因将平时治验心得,撰成《喉科心法》两卷(1904年)。详述喉症病因、诊断、预后及所用药剂。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炒牛蒡子、玄参、升麻、炒桔梗、***、黄芩、木通、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治小儿咽喉肿痛。②《外科正宗》卷二方。葛根、贯众、甘草、豆豉、牛蒡子(半生,半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