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泽泻汤

茯苓泽泻汤

金匮要略》卷中:茯苓泽泻汤

药方名称茯苓泽泻汤

处方茯苓25克泽泻12克桂枝6克白术9克生姜12克

功能主治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纳泽泻,再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茯苓泽泻汤

药方名称茯苓泽泻汤

别名茯苓

处方茯苓半斤,泽泻4两,甘草2两,桂枝2两,白术2两,生姜4两。

功能主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霍乱,吐利后,烦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茯苓汤(《千金翼》卷十九)。

各家论述①《金匮玉函经二注》:胃反吐,津液竭而渴矣,斯欲饮水以润之,更无小便不利,而用此汤何哉?盖阳绝者,水虽入而不散于脉,何以滋润表里,解其燥郁乎?惟茯苓之淡行其上,泽泻之威行其下,白术甘草之甘和其中,桂枝生姜之辛通其气,用布水精于诸经,开阳存阴,而洽荣卫也。

②《沈注金匮要略》:此外风乘胃,脾虚成饮之方也。风气通肝,木盛制土,脾胃气郁而反上逆,则为胃反,然吐则痰饮去而风火炽盛,胃津枯燥,以故吐而渴欲饮水,但木旺土衰,则水寡于畏,肾水反溢为饮,治当健脾,以除伏邪宿饮。故以姜、桂、术、草健脾和营卫,而驱邪外出,茯苓泽泻导胃肾之余饮也。

临床应用胃反:成绩录云,安部候臣菊池大夫,从候在浪华,久患胃反,请治于先生曰:不佞曩在江户得此病,其初颇吐水,间交以食,吐已乃渴,诸医交疗,百端不愈,一医叫我断食,诸证果已。七日始饮,复吐如初,至今5年,未尝有宁居之日,愿先生救之。先生乃诊其腹,自胸下至脐旁硬满,乃与茯苓泽泻汤,数日而痊愈。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灵砂

    药方名称灵砂处方水银一斤,硫黄四两。右二味,用新铁铫炒成砂子,或有烟焰即以醋洒,候研细,入水火鼎,醋调赤石脂封口,铁线扎缚晒干,盐泥固济,用炭二十斤煅,如鼎子裂,笔蘸赤石脂频抹其处。火尽为度,经宿取出

  • 九味萸连丸

    药方名称九味萸连丸处方吴茱萸1两,陈皮1两,苍术1两,黄连(土炒)1两,黄芩(土炒)1两,桔梗1两,茯苓1两,半夏1两。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清痰降火。主郁积酸证,吞酸嘈杂。用法用

  • 枇杷叶丸

    《扶寿精方》:枇杷叶丸药方名称枇杷叶丸处方枇杷叶2斤(蜜炙),山药1斤,枸杞子,山茱萸(去核)半斤,吴茱萸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血崩,经事失期,或前或后,不育。用法用量

  • 二妙酒

    药方名称二妙酒处方蒜头半个,荸荠2个。功能主治小儿皮肤赤红肿痛。用法用量煮熟捣烂,热白酒下。摘录《仙拈集》卷三

  • 乳香膏

    药方名称乳香膏处方乳香30克 青薄荷叶120克制法上二味,和研匀。功能主治散毒,止痛。治发背初觉小,后五七日赤热肿高。用法用量厚罨患处,上以青生绢靥盖之,觉干再以新水润之,常令湿润,三五度,其热毒自消

  • 参苏温肺汤

    药方名称参苏温肺汤处方人参半两,紫苏叶半两,甘草半两,肉桂4钱,五味子4钱,木香4钱,陈皮(去白)6钱,白术6钱,半夏(姜制)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桑白皮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补肺散寒。主形

  • 补肾茯苓丸

    《外台》卷十七引《素女经》:补肾茯苓丸药方名称补肾茯苓丸处方茯苓2两(食不消加1倍),附子2两(炮,有风加三分之一),山茱萸3两(身痒加三分之一),杜仲2两(腰痛加三分之一),牡丹2两(腹中游气加三分

  • 苏合香圆

    药方名称苏合香圆处方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子(炒去毛)、朱砂(干.水飞)、诃黎勒(煨.去皮)、白檀香、安息香(别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拨,各二两。龙脑(研)、苏合香油

  • 紫金皮散

    药方名称紫金皮散处方紫金皮(醋炒)天南星半夏黄柏(盐炒)草乌(炮)川乌(炮)川芎(茶水炒)川当归(煨)杜当归乌药川白芷(盐水炒)破故纸刘寄奴川牛膝桑白皮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跌扑损伤,浮肿疼痛

  • 归养心脾汤

    药方名称归养心脾汤处方人参黄耆白术芡实北五味甘草熟地 枣仁茯神当归身山药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固精。治脾肾两虚,梦遗滑精。用法用量水煎服。遗甚,加萸肉、莲须;思虑过度,加莲肉;不禁,加石莲、金樱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