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草菇

草菇

药材名称草菇

拼音Cǎo Gū

别名稻草菇、兰花菇、秆菇、麻菇、家生菇、南华菇、草菌、美味苞、脚菇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广东通志》:南华菇,南人谓菌为蕈,产于曹溪南华寺者,名南华菇,亦家蕈也,其味不下于北地蘑菇。《宁德县志》:城北瓮窑采朽,雨后而蕈生,宛如星斗丛簇竟吐,农人集而投于市。

来源药材基源:为光柄菇科真菌草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oluariella volvacea (Bull.ex Fr.)Sing.[Voluaria volvacea (Bull.)Quel 。;Agaricus volvaceus Bull.]

采收和储藏:当蛋状菌盖露出,将破裂前即可采收,切成两半,烘干或晒干后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5-19cm。近钟形;后伸展且中部稍凸起,表面干燥,灰色至灰褐色,中部色较深,具有辐射状条纹。菌肉白色,松软,中部稍厚。菌褶白色后变粉红色,稍密,宽;离生,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长5-18cm,粗0.8-1.5cm,白色或稍带黄色,光滑,中实。菌托较大,苞状,厚,污白色至灰黑色。孢子印粉红色。孢子光滑,椭圆形,(6-8.4)μm×(4-5.6)μm。褶缘囊状体棍棒状,顶端突尖或近尾尖,(95-100)μm×(16-3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稻草等草堆上。夏、秋季多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草菇是一种高温型腐生真菌,其生长育温度范围为10-44℃,相对温度要求在80%-95%;属好气性真菌,酸碱度以PH6-7.5为宜。

2.培育技术 培养料种类很多,其中以棉子壳产量最高,稻草栽培产量高、质量好,甘蔗渣次之一。辅料有干牛粪、米糠、麦麸、石灰等。草菇室内外均可栽培。室外栽培:在室外当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即可做畦床,床宽1mm,高25cm,两边工作行60cm,将泥土翻于畦床上,混入5%干牛粪、混匀后压实,然后准备稻草。用1%石灰水将稻草温透,扭成"∞"字形小把,在畦床上先铺一层稻草,厚3-5cm,草上放第一层草地,在草地边缘内约1.5-2cm外撒一圈菌种,宽幅3cm,中间不放菌种,然后放第二层草把,每层都撒一圈菌种,并向内缩进1.5-3cm,使草堆呈梯形.一般堆4-5层,最上面堆放一层压实后高20cm的稻草,称"龙骨草",将堆踩实紧,表面淋水.建堆后保持堆温,调节温度,下种后2-3d堆温达50-60℃,5-6d后堆温下隆到30-40℃,开始出菇,这时草堆温度控制在70%-90%.空气相对温度以85%-95%为宜,可覆盖塑料薄膜控制和调节草堆温湿度.采收二至三潮菇后追施牛粪粉、尿水或尿素等补充营养。在栽培畦四周土中喷洒防虫药剂。室内栽培:在人为控制温、湿度、营养、通气、光照等条件下,可避免室外受台风、暴雨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全年均可栽培,堆草与栽培方法与室外基本组同。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多已纵切成两瓣,完整者菌盖钟形,或平展后中部微凸起,直径5-19cm,灰色或灰黑色,有暗色纤毛,形成辐射条纹。菌肉中部较厚,松软,黄白色。菌褶较密而宽,不等长,白色或粉红色。菌柄近圆柱形,长5-18cm,直径0.8-1.5cm,黄白色或淡黄色,内实。菌托较大,厚,杯状,污白色,上缘黄黑色。气香,味特异。

化学成分含苞脚菇毒素(volvotoxin),狐衣酸(vulpinicacid),维生素(vitamin)C,多糖,麦角甾醇(ergosterol),γ-麦角甾烯醇(γ-ergostenol),原维生素(provitamin)D2、D4,24β-甲基胆甾-5,7-二烯-3β-醇(24β-methylcholesta-5,7-dien-3β-ol),24β-甲基胆甾-7-烯-3β-醇(24β-methylcholesta-7-en-3β-ol)。

药理作用1.本品所含苞脚菇毒素及狐衣酸,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酸耻垢杆菌有抗菌作用。

2.所含大量维生素C,可增加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防治坏血病。

3.草菇子实体内含苞脚菇毒素,可使小鼠腹水癌细胞膨胀,并抑制其呼吸。Kishida报告了草菇多糖化学结构和抗癌作用的关系。

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补益气血;降压。主暑热烦渴;体质虚弱;头晕乏力;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或作食品常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寒。有清暑益气、抗癌等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苘麻子

    《中国药典》:苘麻子药材名称苘麻子拼音Qǐnɡ Má Zi英文名SEMEN ABUTILI别名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来源本品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i Me

  • 花酸苔

    《中药大辞典》:花酸苔药材名称花酸苔拼音Huā Suān Tái别名山海棠、公鸡酸苔出处《云南恳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秋海棠种植物花叶秋海棠的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高

  • 叶底红

    药材名称叶底红拼音Yè Dǐ Hónɡ英文名root of Ford Metalleaf别名调经草、叶下红、野海棠、红娘子、江南野海棠、大毛蛇、血还魂、还魂红、沙崩草、假紫苏、红背野海棠出处始载于《新

  • 鸬鹚翅羽

    《中药大辞典》:鸬鹚翅羽药材名称鸬鹚翅羽拼音Lú Cí Chì Yǔ别名鸬鹚羽(《范汪方》)出处《纲目》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翅羽。功能主治《范汪方》:"治鲠。

  • 狗泡草

    药材名称狗泡草拼音Gǒu Pào Cǎo别名毛虫包、火漂藤(《陆川本草》),白泡草、毛虫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半桂花的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亚灌木状草本。茎

  • 滇南马钱

    药材名称滇南马钱别名车里马钱、云南马钱、马钱子来源马钱科滇南马钱Strychnos cheliensis Hu,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化学成分种子含***。性味苦,含。剧毒。功能主治兴奋健胃,消

  • 簝叶竹根

    《中药大辞典》:簝叶竹根药材名称簝叶竹根拼音Liáo Yè Zhú Gēn别名簝叶根(《分类草药性》)。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金佛山赤竹的根。原形态金佛山赤竹,

  • 乌苏里黄芩

    药材名称乌苏里黄芩拼音Wū Sū Lǐ Huánɡ Qín别名小黄芩、胡黄芩、黄底芩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乌苏里黄芩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pekinbensis Max

  • 玉米油

    药材名称玉米油拼音Yù Mǐ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经榨取而得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采收和储藏:种子成熟时采集,晒干,榨取油。原形态玉蜀黍,高大的一

  • 刺苞南蛇藤果

    药材名称刺苞南蛇藤果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