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斑疹方论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即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五种臭味。
见《广东中草药》。为无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西番莲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舌红痈,因心经壅热,生于舌上。”色红肿痛,如豆如樱。治宜清心凉血、解毒泻火,可选用***地黄汤、导赤散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痔横在肛门。”即肛裂。参见肛裂条。
病证名,又名大衄。指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府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亦可因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产后双脚痛不可忍者,乃下血虚也。下元清冷,寒邪入骨。治宜乌药顺气散加减(乌药、姜蚕、桔梗、枳壳、天麻、白芷、干姜、川芎、石南藤、陈皮、乳香、麻黄、甘草、桑寄生、葱头,加姜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络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