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亦名胎前虚热。《女科秘宝》:“初孕自发大热,服凉药更甚,此胎之虚热也,服四物汤再加人参、附子。”
证名。凡滞而不得发越之证,总称郁证。简称郁。见《赤水玄珠·郁证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属五气之郁,后世合称五郁。《丹溪心法》将郁证分为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
【生卒】:十一世纪初【介绍】:北宋医生。字叔廉。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人。幼孤贫,借书阅读摘录,后中进士,任工部侍郎。晚年在城北建造园庐,自号武林居士。注重导引及养生术;又擅长医术,为人治病。汇集整理有
脉学著作。4卷。明·卢之颐撰。撰年不详。作者采辑《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书有关脉学理论,参以已见荟萃编成。全书共40则,阐述脉义、脉法、生理及病理脉、经络、经穴等内容。原书略有残缺、重复或
见《中药炮制学》。为儿茶之处方名,详该条。
书名。即宋·陈文中所撰《小儿病源方论》与《小儿痘疹方论》的合刊本。参见各该条。
《外科正宗》卷四方。甘松、山柰、细辛、白芷、白蔹、白芨、防风、荆芥、僵蚕、栀子、藁本、天麻、羌活、独活、密陀僧、枯矾、檀香、川椒、菊花各一钱,大枣七枚。为末,与皂角一斤同搥作丸,早、晚搽洗患处。治雀斑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睛飞血,俗称铺红。《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飞血者,谓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由肝藏气虚,为风热所乘,致血飘溢,散络白睛,势若飞驰,故谓之飞血。治法宜镇肝气,平心火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经火毒上冲而生舌下。其形如珠,初见一、二,少顷蔓生盛,三五七八九如贯珠。舌胀痰升,不能饮食。”吞咽有碍,口出涎丝。治宜清心解毒,泻火祛痰。可选用泻心汤、导赤散、二
【介绍】:清医家。字仁源。江苏武进人。家世业医,得家传之秘,视病洞见症结。医德高尚,能急人之难。著有《医学要览》1卷、《伤寒辨证》两卷、《医通摘要》3卷,未见传世。弟公麟、子谦益、复、学山,孙雄,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