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鼻翼开合煽动,为肺气闭塞及肺绝的症状。林慎菴云:“鼻煽有虚实新久之分,不可概言肺绝。若初病即鼻煽,多有邪热风火,壅塞肺气使然;若久病鼻煽喘汗为肺绝”(《厘正按摩要术》)。
喘而气逆的简称,即喘证。见《素问·脉要精微论》。《症因脉治·喘症论》有外感喘逆、内伤喘逆等论述。详喘证各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撞刺生翳外障。详该条。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猕猴桃之别名,详该条。
医史参考读物。又名《医诂》。2卷。清·郑文焯撰。刊于1891年。本书对古代一些重要医籍及治病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考证和论述。但多从旧的史学观点出发。此外,并辑录了历代文献中若干医药佚文。
病证名。指脾肾阳浮不敛的发热。《金匮翼·阳浮发热》:“阳气虚浮,其端有二:或脾胃气虚,阳浮于外。其症上见呕恶,下为溏泄,其脉大而不实,身虽大热,切忌寒凉,宜甘辛温药温其中,使土厚则火自敛也;或肾虚火不
【介绍】:明代医家。字汉明。丹徒(今江苏镇江附近)人,旅居武进县。精于医术,行医四十年。著有《伤寒要诀》、《杂证全书》,已佚。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地方性疟疾之一。多因感受山岚疠毒之气,湿热郁蒸所致。《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有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
①阻塞不通。《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当隔,隔者当写。”谓阳气蓄积,阻塞不通,用泻法治疗。②病证名。饮食不下,大便不通的隔证,又称噎膈。《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其传为隔。”“三阳结谓之隔。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