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风邪侵犯头部所致的各种偏、正头痛。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脉证》。《圣济总录》卷十六:“风头痛之病,由风邪客于阳经,循风府而上至于头脑,令人头重疼痛,心隔烦热,上焦壅滞,头面虚汗,诊其脉左手寸口
证名。多由病延日久,或郁火伤阴所致。《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症见脘痛时作,缠绵难愈,舌红口干,时或嘈杂,大便干结等。治宜养阴和胃,佐以泄肝,切忌香燥疏气,
见《药材学》。为防风之药材名,详该条。
①足太阴脾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脾土、脾。①位于拇指远端的指腹面。治脾胃虚弱,疳积,泄泻等证。《针灸大成》卷十:“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用之。”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温疟,灸两乳下一指三壮。”《针灸集成》列作奇穴,名直骨。并定位“在乳下大约离一指头,看其低陷之处与乳直对不偏者是穴也。妇人按其乳直向下,看乳头所到之处正穴也。”位于
见《云南中草药》。为棕榈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由脾经湿热偏盛所致。患处灼热痒痛,瘙痒,搔后则流黄水,甚至流黑汁。治宜内服苍术膏。类似湿疹。
【介绍】:见龚居中条。
火热之气。《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火气虽微,内攻有力。”指用火灸法治疗所产生的温热作用。
病证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眼睑垂缓者,以血气不足,肤腠开疏,风邪客于睑肤,其皮垂缓,下复睛轮。”即上胞下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