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谷皮藤

谷皮藤

药材名称谷皮藤

拼音Gǔ Pí Ténɡ

别名藤葡蟠、黄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谷皮藤的全株或根、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ussonetia kaempferi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4-11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落叶攀援灌木。树皮柔韧,多纤维。叶互生;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心形至微心形,两面被短柔毛,边缘有钝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成圆柱状葇荑花序,雌花聚集成球形的头状花序;花被片4;雄花雄蕊与花被片同数而对生;雌花子房1室,花柱侧生,丝状。聚花果干燥,直径不逾1cm。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村边、路旁、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中、华南各地。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疸杆菌均无抑菌作用。

性味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活血消肿。主肺热咳嗽;砂石淋;黄疸;跌仆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棕根

    药材名称油棕根拼音Yóu Zō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油棕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taeis guineensis Jacq.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油棕,

  • 莴苣子

    《中药大辞典》:莴苣子药材名称莴苣子拼音Wō Jù Zǐ别名苣蕂子(《河北药材》),白苣子(《山西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菊科植物莴苣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

  • 诃子叶

    《中药大辞典》:诃子叶药材名称诃子叶拼音Hē Zǐ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叶片。化学成分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功能

  • 漏斗菜

    药材名称漏斗菜拼音Lòu Dǒu Cài别名血见愁(《东北药植志》)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花耧斗菜或尖萼耧斗菜的带根全草。6~7月间采收,晒干。原形态①小花耧

  • 红香藤

    药材名称红香藤拼音Hónɡ Xiānɡ Ténɡ别名藤香、鸡踢香、降香(《陆川本草》),大香藤、屈叶藤、白鸡刺藤,黄龙脱衣(《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藤黄檀

  • 大杜鹃

    药材名称大杜鹃别名红杜鹃、爆杖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大杜鹃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 Franch.,以根、叶、花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

  • 土藁本

    药材名称土藁本拼音Tǔ Gǎo Běn别名芹菜三七、香藁本、石防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苞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

  • 骨节草

    《中药大辞典》:骨节草药材名称骨节草拼音Gǔ Jié Cǎo别名笔杆草、笔筒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节节菜(《中国药植图鉴》),洗碗草(《闽东本草》),接骨筒(《实用中草药》)。出处《贵州

  • 灯心草根

    《中药大辞典》:灯心草根药材名称灯心草根拼音Dēnɡ Xīn Cǎo Gēn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根及根茎。夏、秋采取。性味《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功

  • 鲛鱼胆

    药材名称鲛鱼胆拼音Jiāo Yú Dǎ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胆。功能主治《食疗本草》:"治喉闭。取胆汁和白矾灰,丸之如豆颗,绵裹纳喉中,良久吐恶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