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阳明经筋

足阳明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经筋从足中趾(或作三趾)起始,结于足背,斜行向外,到外辅骨(腓骨),结聚于膝的外侧,直上结于髀枢(股关节),上沿胁肋,入属脊柱;它直行的一支,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与足少阳经筋相合;它直行的一支,从伏兔部(股四头肌)向上,结于股前,与足三阴之筋聚于阴器(生殖器),上行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锁骨上窝),上颈,挟口,会合于鼻旁,下边结于鼻,上边与足太阳经筋相合为目上纲(上睑);阳明为目下纲(下睑)。另一条分支,从面颊部分出,结于耳前。

猜你喜欢

  • 肾虚热证

    劳热之一。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肾热,极重按至骨乃得,肾主骨也。亥子时尤甚。必兼腰膝脊臂股后痛,耳鸣,遗泄,二便不调,骨痿不能起,……”治宜滋肾养阴。选用滋肾丸、六味

  • 茎物

    即阴茎。详该条。

  •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丛书名。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血证论》、《本草问答》。这是较早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论著。

  • 子疟

    见《盘珠集胎产证治》。即妊娠疟。详该条。

  • 下巴颏

    颏的俗称。详颏条。

  • 过庭录存

    见继志堂医案条。

  • 小舌肿痛

    病名。小舌,悬壅垂之俗称。小舌肿痛即悬壅垂肿痛,参见悬旗风条。

  • 中药学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江苏中医研究所编。这是一部较系统整理古代中药学的教材。共分三篇。上篇总论中药简史及炮制、制剂等基本知识。中篇各论部分收录药约560种,对于药物的产地、科属、药材、性味、归经、主治、

  • 疔疮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 引痰法

    ①神奇外治法之一。用生白矾一两研末,用醋溶化,入面粉取其胶粘,和作小饼,贴两足心,纱布包之一宿,治小儿痰嗽,上气喘急,喉中有拽锯之声音。②小儿推拿方法。《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痰嗽,上气喘急,有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