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即水毒病。详该条。
骨名。出《灵枢·骨度》。又名核骨。解剖学同名骨。即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
见时疫白喉捷要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倒产。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烦。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43~1905【介绍】:清末医家。字聿青。江苏无锡人。专心研究医术,晚年移居上海,1897年撰《张聿青医案》(1918年刊行)。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睛飞血,俗称铺红。《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飞血者,谓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由肝藏气虚,为风热所乘,致血飘溢,散络白睛,势若飞驰,故谓之飞血。治法宜镇肝气,平心火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多属热症。因孕后胎热有火所致。如气分有热者,症见旋螺突起,瞳人散大,治宜清火,泻气分之热,方用天门冬饮;血分有热者,症见瘀血凝翳,治宜清火,泻血分之热,方用保胎清火汤;心脾壅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