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即疝气穴。见该条(图10)。图10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蛔虫。详蛔虫病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冲疽①。见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赶风柴之别名,详该条。
体内先有热邪潜伏,或其他邪气郁而化热,致肠胃热积。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即见咽干、口臭、腹胀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等内热症状。
奇经八脉之简称。《难经·二十七难》:“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医学传灯》卷下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车前子、泽泻、厚朴、薏苡仁、炮姜、附子、陈皮、山药。水煎服。治湿泻,腹中不痛,所泻皆水,或遍身发肿,日久肢冷脉细,元气大虚,及久泻脾虚发肿者。
经络俞穴。出《素问·气穴论》。指五脏的井、荥、俞、经、合五输穴,共二十五穴,左右合计为五十穴。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推拿指南》。详赤风摇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