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
【介绍】:
北宋人。又名自清。本为禁军,当过道士,后改学医,善治麻风病。
【介绍】:
北宋人。又名自清。本为禁军,当过道士,后改学医,善治麻风病。
①伏藏、隐藏、制伏。《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②脉象之一。详伏脉条。③中药炮制法之一种。详泡条。
病证名。指失眠而困倦。《幼科铁镜》:“婴儿不睡有二:一心虚,二胆虚。睡中不闻人声,忽醒而不寐者,此心血不足。宜人参安神丸(麦冬、人参、当归、黄连、枣仁、生地、茯神)。有睡中稍闻人声响动,即惊而不寐者,
①标本的同义词。②指病情发展经过之始终。《灵枢·禁服》:“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病证名。小儿浮肿一种类型。因胆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胆气郁结,水湿内停,化而为热,湿热相蒸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口苦咽干。治宜利胆消肿。用小柴胡汤合五皮饮。
①指强盛的风邪。《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②指血虚生风。《灵枢·刺节真邪》:“大风在身,血脉偏虚。”③即疠风。《素问·长刺节论》:“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
即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状长卷,故名。又称艾条。一般长20厘米,直径1.5厘米,重约10克。艾卷可以用纯艾绒或艾绒掺药制作,前者称纯艾卷,后者称药艾卷。
病名。即患缠喉风以颈项肿大等外症为主要表现者。又名阳毒喉风。多由火毒上冲所致。症见咽喉红肿疼痛,甚或肿连腮项,胸闷气促,目睛外突,寒热大作。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阳毒喉风身发热,肿连头项目睛突
病名。指婴儿在尿布遮盖部的局限性皮炎。出《外科启玄》卷八。常因婴儿下身不当的洗涤以及湿尿布过久浸渍,湿热之气蕴积肌表所致。临症好发于婴儿尿布遮盖部如下腹、肌内侧、会阴及臀部等处。初起患处为大片红斑,边
见《中药志》。又名梦花、打结花、蒙花珠。为瑞香科植物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的花蕾。主产四川、贵州、湖北、广西等地。淡,平。养阴,明目,去翳。治青盲,夜盲,障翳,
证名。指中风病出现口开、遗尿、手撒、眼合、鼻鼾等五脏气绝证者。属于脱证。《世医得效方·风科》:“中风恶证,口开者,心气闭绝也;遗尿者,肾气闭绝也;手散者,脾气闭绝;眼合者,肝气闭绝;鼻鼾者,肺气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