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泻之古称。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注泄、注下。以其泄下如水注,故名。详水泻条。
出《金匮要略》。即伏龙肝,详该条。
①《内经》十二脉之一。超越尺部而下臂的脉象。《诊家正眼》:“曰覆者,自尺部下达臂间,血有余也。”②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来头小本大。《诊家正眼》:“曰覆者,头小本大,病在表也。”
【介绍】:见李中梓条。
指灸治。《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攻之不可,达之不及。”
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即呃逆,详该条。
古代医生职称。指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服务的医生。
病名。即趼子。见该条。
①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初生不啼。详该条。②初生儿肛门有膜闭塞的畸形。清·鲍相璈《验方新编》卷五:“有闷脐生者,儿粪门有一膜,闭住其气,故不能出声。”宜手术治疗。
通利二便的方法。用连须生葱、生姜、淡豆豉、食盐,同捣烂,作一饼,铫子烘热,掩肚脐,以帛扎定,良久气通,二便自利。用于中下二焦积热,大小便秘(《幼幼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