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铁线草

铁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线草

药材名称铁线草

拼音Tiě Xiàn Cǎo

别名绊根草、蟋蟀草、动地虎、巴根草、草皮子

来源禾本科狗牙根属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以全草根状茎入药。夏秋采集,分别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散瘀止血,舒筋活络。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脚气水肿,风湿骨痛,荨麻疹,半身不遂,手脚麻木,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疮痈,小腿溃疡。

用法用量全草0.5~1两,根状茎1~2两,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嫩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铁线草

药材名称铁线草

拼音Tiě Xiàn Cǎo

别名狗牙根

性味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男女诸风。对妇人产后风,有特效。用铁线草根五钱、五加皮一两、防风二钱,共研为末;另取一斤重的乌骨鸡一只,水内淹死(按:这是为了留血),去毛肠,砍为肉块,加入药末混匀,倒适量麻油炒肉块成黄色;再随人量加酒把鸡煮熟。病人先以排风藤煎浓汤洗浴头、身,然后饮酒吃鸡,发现粘汁即愈。如不洗浴,则须发出风丹才见药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铁线草

药材名称铁线草

拼音Tiě Xiàn Cǎo

别名绊根草、堑头草(《植物名实图考》),马挽手(《分类草药性》),行仪芝(《中国植物图鉴》),牛马根、马根子草(《湖南药物志》),铺地草(《云南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狗牙根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细韧。秆匍匐地面,长达1米,向上直立部分高10~30厘米。叶鞘具膏,鞘口通常具柔毛;叶片线形,下部者因节间缩短似为对生,长1~6厘米,宽约1~3毫米。穗状花序长1.5~5厘米,3~6枚呈指状簇生于茎顶,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长2~2.5毫米;颖具一中脉以形成背脊,两侧膜质,长1.5~2毫米;外稃草质,与小穗同长,具三脉,脊上有毛;内稃约与外稃等长,具二脊,花药黄色或紫色,长1~1.5毫米。花期5~10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旷地、溪边和田野间,常用以铺建草坪和球场。广布我国黄河以南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粗蛋白质6.1~14.7%,粗纤维28.5~36.9%,木质素9.3~11.4%,灰分3.7~6.2%,钙0.29~0.97%,磷0.15~0.41%,镁0.08~0.22%。尚分离出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棕榈酸。

药理作用全草提取液在体外试验(即用新鲜的人的枸橼酸化的血液与葡萄球菌悬浮液共孵,计算吞噬细胞中的细菌数)有较高的吞噬指数,但其嫩枝的提取物未显示有抗菌作用。此植物可产生氰酸,牲畜食之,有时可发生中毒。

性味苦微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微甘微酸。"

②《分类草药性》:"微苦,平,无毒。"

③江西《草药手册》:"甘,平,无毒。"

归经滇南本草》:"入肝。"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解热,止血,生肌。治风湿瘙痹拘挛,半身不遂,劳伤吐血,跌打,刀伤,臁疮。

①《滇南本草》:"走经络,强筋骨,舒筋活络。半身不遂,手足筋挛,痰火痿软,筋骨酸痛,泡酒用之良效。""捣敷久远臁疮,生肌;敷刀伤、跌打损伤,止血收口,能接筋骨。"

②《分类草药性》:"治产后中风,疗风疾,消肿毒气。"

③《重庆草药》:"退火解热,生肌止血。治风湿,劳伤吐血,狗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糖尿病:铁线草一两。冰糖为引,水煎取。

②治吐泻:铁线草六钱。水煎服。

③治水肿:狗牙根、桐树白皮各四钱。水煎服。

④治蛔虫:鲜铁线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⑤治牙痛:狗牙根、南竹根,沙参各三两。煮猪精肉吃。

⑥治臁疮长期不愈:狗牙根、茅草嫩尖各五钱。捣绒敷。(选方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铁线草

药材名称铁线草

拼音Tiě Xiàn Cǎo

英文名Herb of Bermudagrass

别名假地豆、田吊子、血筋草、铺地藤、乌蝇羽、拐子草、田胡蜘蛛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异叶山蚂蟥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smodium heterophyllum(Willd.)DC.[Hedysarum heterophyllum Willd.]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铁线草 平卧草本,长达70cm。茎多分枝,具毛。托叶披针状锐尖形,长约3mm;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1.3-2.7cm或更小,下面有毛。蝶形花,紫红色,腋生,单一,或成对,或成疏总状花序,花梗长10-25mm;苞片大,披针形;萼片密生茸毛;旗瓣倒卵形,翼瓣长椭圆形,具短耳,龙骨瓣稍弯曲。荚果长1.3-2cm,有3-6荚节,扁平,密生钩状毛。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粗蛋白质6.1-14.7%,粗纤维28.5-36.9%,木质素9.3-11.4%,灰分3.7-6.2%,钙0.29-0.97%,磷0.15-0.41%,镁0.08-0.22%。尚分离出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棕榈酸。

药理作用全草提取液在体外试验(即用新鲜的人的枸椽酸化的血液与葡萄球菌悬浮液共孵,计算吞噬细胞中的细菌数)有轻高的吞噬指数,但其嫩枝的提取物未显示有抗菌作用。此植物可产生氰酸,牲畜食之,有时可发生中毒。

性味甘淡;平;无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无名肿毒,疮疖,热淋,石淋,下肢浮肿,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糖尿病:铁线草一两。冰糖为引,水煎服。②治吐泻:铁线草六钱。水煎服。③治水肿:狗牙根、桐树白皮各四钱。水煎服。④治蛔虫:鲜铁线草一至二两。水煎服。⑤治牙痛:狗牙根、南竹根、沙参各三两。煮猪精肉吃。⑥治臁疮长期不愈:狗牙根、茅草嫩尖各五钱。捣绒敷。(选方均出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走经络,强筋骨,舒筋活给。半身不遂,手足筋挛,痰火瘘软,筋骨酸痛,泡酒用之良效。捣敷久远臁疮,生肌;敷刀伤、跌打损伤,止血收口,能接筋骨。

2.《分类草药性》:治产后中风,疗风疾,消肿毒气。

3.《重庆草药》:退火解热,生肌止血。治风湿,劳伤吐血,狗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两面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两面青药材名称两面青拼音Liǎnɡ Miàn Qīnɡ别名甲满来源紫金牛科两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

  • 常春油麻藤

    药材名称常春油麻藤拼音Chánɡ Chūn Yóu Má Ténɡ英文名Evergreen Mucuna Stem别名牛马藤、大血藤来源为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

  • 百足藤

    药材名称百足藤拼音Bǎi Zú Ténɡ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

  • 铺山燕

    药材名称铺山燕拼音Pū Shān Yàn别名金锁匙、角罗风、金耳环、红鸡刺藤吊灯笼、胡颓子、灯吊子、吊中子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鸡柏紫藤的根和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 黄瓜藤

    《中药大辞典》:黄瓜藤药材名称黄瓜藤拼音Huánɡ Guā Ténɡ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茎。6月采。阴干或鲜用。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 篦子舒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篦子舒筋草药材名称篦子舒筋草拼音Bì Zǐ Shū Jīn Cǎo别名牛肋巴、舒筋草来源蕨类蹄盖蕨科篦子舒筋草Cyclosorus dentatus (Forsk.) C

  • 鸡腿蘑

    药材名称鸡腿蘑拼音Jī Tuǐ Mó别名毛头鬼伞、毛头鬼盖、假鸡(土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菌科真菌毛鬼伞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prinus comatus (Muell.ex Fr.)Gr

  • 石栗

    药材名称石栗拼音Shí Lì别名黑桐油树来源大戟科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性味微苦,寒。有小毒。功能主

  • 龙爪树

    药材名称龙爪树拼音Lónɡ Zhǎo Shù别名鳊鹅掌柴、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西南鹅掌柴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扁盘鹅掌柴的叶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khasiana(

  • 荞麦

    《全国中草药汇编》:荞麦药材名称荞麦拼音Qiáo Mài别名花麦、三角麦来源蓼科荞麦属植物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F. sagitta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