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寒白喉

阴寒白喉

喉症型之一。见《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卷九。指素禀阳虚,传染阴毒而发的白喉。其症喉间初见白点,继则白块满喉,饭粒可进,惟饮水及咽津则痛甚,身微热四肢厥逆,脉缓无神,舌苔灰白而滑,宜以破阴助阳为治,用四逆汤加味,或坎宫回生丹(血竭梅片、生附片、牙皂郁金、真雄精麝香细辛、飞月石)、艮宫除害丹(真珍珠地虱婆、真琥珀、真玛瑙、手指甲、麝香、真珊瑚、蚯蚓、大梅片、辰砂蚕茧马勃)吹入白处,含噙片时,使毒气风涎吐出。参见虚寒白喉条。

猜你喜欢

  • 尽根牙

    又名臼齿。俗称大牙。方凹如臼,长于牙槽两旁,上下各三。主要具有磨碎食物作用。在上左者属胆,下左属肝,上右属大肠,下右属肺,该部位有病时,可作为辨证施治的参考。

  • 十二刺

    《内经》刺法分类。又称十二节刺。《灵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指针刺方法可分为十二节要,以适应治疗十二经的不同病症。计分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

  • 牙皂

    见《本事方》。为猪牙皂之简称,详该条。

  • 寒包热咳嗽

    病证名。指肺有郁热复感于寒所致的咳嗽。古称寒暄。《类证治裁》卷二:“寒包热,热郁肺俞,遇秋冬寒凉辄发咳,寸脉坚,声音窒,但解其寒而热自散。麻杏石甘汤或金沸草散。”参见寒暄条。

  • 泻白

    即泻肺。详该条。

  • 吐乳泻青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婴儿吐乳而兼腹泻,且排泄物呈青色的证候。多因患儿感受寒邪,伤及脾胃,肝气逆乱,上扰于胃则吐乳,下扰于肠则泻青。治宜补脾平肝。用异功散加肉桂、白芍。

  • 铜人

    ①以铜质制成的人体经穴模型。1026年(宋天圣四年)王惟一奉敕创制。铜人内列脏腑,外标经穴,有孔通其内,其旁以错金注出穴名,专供针灸教学之用。明、清以后又制造过大小铜人多座。②书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冷齿

    病名。《医学入门》第七卷:“温风起而冷齿易安。”原注:“温风散……水煎服,仍含漱,治风冷齿痛。”即齿痛之由于风冷者。参见牙痛条。

  • 并稸

    稸,同蓄。积聚。《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濡积并稸。”

  • 更年安

    研制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熟地黄、何首乌、泽泻、茯苓、玄参、五味子、麦冬、珍珠母、牡丹皮、浮小麦、夜交藤、磁石等。片剂,每片0.3克,每服六片,一日二至三次。功能滋阴清热,除烦安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