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除湿丹

除湿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除湿丹

药方名称除湿丹

处方槟榔甘遂威灵仙泽泻赤芍药、葶苈乳香没药,各一两。牵牛(五钱),大戟(炒.三两)、陈皮(去白.四两)。

炮制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湿客搏,腰膝重痛,足胫浮肿,筋脉拘急,津液凝涩,便溺不利,目赤瘾疹,疥癣走注,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五六十丸,渐加八九十丸,食前温白汤送下。

注意服药后忌酒湿面二三日。

备注一方有泽泻陈皮各一两,无葶苈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宜明论方》卷七:除湿丹

药方名称除湿丹

处方槟榔甘遂威灵仙赤芍泽泻葶苈各60克乳香没药各30克(别研)黑牵牛15克大戟60克(炒)陈皮120克(去白)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逐水活血,行气消肿。主湿邪客于肌肤筋脉,腰膝重痛,足胫浮肿,筋脉紧急,二便不利;兼治瘾疹、疽痈、发背、疥癣、脚气、疮疖。

用法用量每服50~8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并食温粥以助药力。

注意服药前后,忌酒一日。药后忌湿面。

摘录《宜明论方》卷七

《宣明论》卷七:除湿丹

药方名称除湿丹

处方槟榔2两,甘遂2两,威灵仙2两,赤芍药2两,泽泻2两,葶苈2两,乳香1两,没药1两(另研),黑牵牛半两,大戟2两(炒),陈皮4两(去白)。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湿客搏,腰膝重痛,足胫浮肿,筋脉紧急,津液凝涩,便溺不利,赤瘾疹,疽痈发背,疥癣走注,脚气,疮疖。妇人腰胯疼痛、两脚麻木,恶寒喜暖者。闪脑膝踝足腕大痛及枚疮落马,坠堕打扑等。

用法用量普济方》引《经验良方》有青皮,无葶苈

注意服药前后,忌酒1日,药后亦忌湿面。食温粥补暖;中病即止,虚弱者当慎。

摘录《宣明论》卷七

《准绳·类方》卷二:除湿丹

药方名称除湿丹

处方神佑丸加乳香没药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考原书此处神佑丸指三花神佑丸,即大戟甘遂芫花、牵牛、大黄轻粉

摘录《准绳·类方》卷二

猜你喜欢

  • 黄龙道水散

    药方名称黄龙道水散处方大戟5钱,芫花5钱,甘遂5钱,牵牛1两,大黄1两,苦葶苈3钱,轻粉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诸般蛊症初感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茶清调下。摘录《活人心统》

  • 保魂丸

    药方名称保魂丸处方黑锡1两,铅丹半两(2味一处炒令烟绝为度),丹砂3钱,桑螵蛸(炒)1两,铅白霜(研)1两,王瓜(焙)1两,乌梅(大者)1枚。制法上为末,醋煮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痫。用法用量

  • 止衄散

    药方名称止衄散处方黄耆18克当归赤茯苓白芍药 干地黄阿胶各9克制法上药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久衄发热。用法用量每次9克,半饥时用麦门冬煎汤调服,一日三次。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 角蒿升麻散

    药方名称角蒿升麻散处方角蒿、细辛(去苗叶)、升麻、地骨皮(锉、焙)、麻黄(去根节、焙)、牛膝(锉)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齿疳宣露,脓血不止。用法用量上为散。每用少许,敷齿龂;或以水调药,涂在纸上贴尤妙。

  • 蝉翼散

    药方名称蝉翼散处方蝉翼蝉蜕(去头足只取两翼)20枚,细辛5分,当归1钱2分,白芍(生)1钱,大生地2钱,茯神1钱,远志1钱,麦冬1钱,马兜铃5分,玄参1钱,猪胆1枚,川芎1钱。功能主治妊娠耳聋。各家论

  • 苓桂参甘归附汤

    药方名称苓桂参甘归附汤处方人参1钱,炙草1钱,茯苓3钱,桂枝2钱,附子2钱,当归2钱。功能主治厥逆不止,吐泄。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姜栀六君汤

    药方名称姜栀六君汤处方六君子汤加干姜、栀子。功能主治中虚痰饮,善怒多呕,肝热脾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级》卷八

  • 火疡洗心散

    药方名称火疡洗心散处方知母、元参、防风、当归、白芍、黄芩、黄连、桔梗、荆芥、黄柏。功能主治脾眦气轮,初如椒疮榴子,或圆或长,状如红豆者。摘录《眼科菁华录》卷上

  • 乳疾灵颗粒

    药方名称乳疾灵颗粒处方柴胡、香附(醋炙)、青皮、赤芍、丹参、王不留行(炒)、鸡血藤、牡蛎、海藻、昆布、淫羊藿、菟丝子性状为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苦、微甜。炮制上十二味,王不留行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

  • 当归大黄丸

    药方名称当归大黄丸处方当归、大黄。功能主治燥伤血分,下痢赤积,腹中作痛。用法用量应急下者,合天水散;应缓下者,合戊已汤。摘录《症因脉治》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