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肺脏受邪之后,输布津液功能失职,致聚液成痰,阻滞于肺的病变。症见痰盛气逆、喘咳等。临床又分痰热阻肺、痰湿阻肺。见各条。
十二经别之。出《灵枢·经别》。即足厥阴经别,见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因肠胃积热,热迫络损导致的大便下血。与热毒下血相类。《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有肠胃积热,及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脉弦数者,宜黄连丸,酒蒸黄连丸。”又:“有实热
【生卒】:十三世纪末【介绍】:南宋医家。字登父,号仁斋。福州人。世代以医为业。他自幼立志学医,认真钻研《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医书和历代名医著作,加以融会贯通。医学著作较多,有《伤寒类书活人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见《广西中草药》。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雷丰条。
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脏腑惊证之一,详脏腑惊证条。
即行气法。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