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香附四两,乌药、姜黄各二两,炙甘草、木香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治中焦气滞,脘腹刺痛。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即风懿,详该条。
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胆郁者,口苦,身微潮热往来,惕惕然如人将捕之。治宜柴胡、竹茹、干姜。”参见郁证条。
【介绍】:五代时后蜀医家。撰有《广正集灵宝方》一百卷,已佚。
【介绍】:见郑宁条。
病证名。《审视瑶函》:“此症乃时气所作”。症见眼目暴赤肿痛。属天行赤眼,详该条。
参见虫痛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谵的异体字,参见谵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