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饭团藤

饭团藤

药材名称饭团藤

拼音Fàn Tuán Ténɡ

别名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岭南采药录》),十八症(《陆川本草》),臭饭团、过山龙藤(《海南植物志》),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广西药植名录》),绯红南五味子(江西《草药手册》),酒饭团(《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攀援灌木,长3~6米。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17厘米,宽3~6~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至钝形,全缘,革质,近无毛,侧脉每边6~7条;叶柄长1~2厘米。花红色或黄色带红色,单性,雌雄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花被10~16片,最外的最小,卵形,长约5毫米,最大的长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2~25毫米,雄蕊14~48,2~5轮排列;雌花花被与雄花相似,雌蕊群卵形至近球形,心皮50~80,5~7轮排列。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10厘米,熟时红色或黑紫色。花期4~7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部多生于山地、山谷、水旁疏林中,常缠绕树上.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藤含生物碱、酚类、三萜(或甾醇)、挥发油。

性味《陆川本草》:"酸甘,微温。"

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

②《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止痛。治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米团花

    药材名称米团花拼音Mǐ Tuán Huā别名山蜂密;渍糖花、明堂花、大蜜糖花、蜂糖花、蜜蜂树花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蜂蜜树的叶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osceptrum canum S

  • 禾叶风毛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禾叶风毛菊药材名称禾叶风毛菊别名线叶风毛菊、占车[藏名]来源菊科禾叶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性味微苦,凉

  • 楼梯草

    药材名称楼梯草拼音Lóu Tī Cǎo别名细水麻叶、石边采、赤车使者、半边山、半边伞、到老嫩、冷子草、冷水草、龙含珠、上天梯、海马含珠、水芝麻叶、惊风草、大伞花楼梯草、拐枣七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

  • 巴豆树根

    《中药大辞典》:巴豆树根药材名称巴豆树根拼音Bā Dòu Shù Gēn别名大叶双眼龙根、挡蛇剑、独行千里(《岭南草药志》)。出处《纲目》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根茎,植物形态详&qu

  • 地毡草

    《中药大辞典》:地毡草药材名称地毡草拼音Dì Zhān Cǎo别名金雀梅、金雀花(《泉州青草药》),天地花(《泉州本草》),地红花、小毛毡苔(《福建中草药》)。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茅膏菜科

  • 大酸浆草

    药材名称大酸浆草拼音Dà Suān Jiānɡ Cǎo别名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戟叶酸模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hastatus D. D

  • 菩提树花

    《中药大辞典》:菩提树花药材名称菩提树花拼音Pú Tí Shù Huā出处《药用植物学》来源为椴树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7月采收。原形态南京椴,又名:密克椴树、白椴。落叶乔

  • 橘络

    《全国中草药汇编》:橘络药材名称橘络拼音Jú Luò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的果皮内的筋络。由果皮内撕下,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

  • 牛奶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奶莓药材名称牛奶莓别名红腺悬钩子来源蔷薇科牛奶莓Rubus sumatranus Miq.,以匍匐枝的细根或块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功能主治主治妇女产后寒热,腹

  • 天韭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韭药材名称天韭拼音Tiān Jiǔ别名茖韭、山葱、茖葱、鹿耳韭来源百合科葱属植物天韭Allium victoriali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性味辛、温。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