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绝育。
【介绍】:见王丹条。
指头维穴部位。《灵枢·根结》:“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楼英注:“颡大谓额角入发际,头维二穴也,以其钳索于耳上,故名钳耳。”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吹花癣。详该条。
舌中央见灰色苔。多见于寒热夹杂的吐蛔症,伴有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等证。宜安蛔止痛。亦有见于实热里证者(见《伤寒舌鉴》)。
垂,耳垂珠;角,耳上角。《灵枢·五阅五使》:“墙下无基,垂角去外。”
配穴方法之一。指手、足同名称经脉所属穴位上下配合使用。如《百症赋》:“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是手、足太阴经相配;“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为手、足少阴经同用等。
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南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