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麻黄桂枝汤

麻黄桂枝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麻黄桂枝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汤

处方柴胡(三钱) 芍药(二钱半)桂枝(去皮.一钱半)甘草(炙.一钱半)黄芩(一钱半)半夏(一钱三分)人参(一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麻黄桂枝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汤

别名麻黄黄芩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处方麻黄30克(去节)甘草9克(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15克桂枝9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发散血中风寒。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候发前温服。

备注疟发于夜间,此邪气浑入阴血。故方中以麻黄桂枝发散风寒,黄芩清泄伏热,桃仁引药入血,散血缓肝。诸药相伍,共奏发散血中风寒之功。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三因》卷九:麻黄桂枝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汤

别名加味麻黄

处方麻黄(去节,汤浸,焙干)3分,桂心3分,白芍药3分,细辛(去苗)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半夏(汤洗7次)半两,香附(炒去毛)半两。

制法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外因心痛,恶寒发热,内攻五脏,拘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加味麻黄汤(《得效》卷四)。

摘录《三因》卷九

普济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车论》:麻黄桂枝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汤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桂枝1两,葛根3两,芍药3两,甘草1两(炙紫色)。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服,夜1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车论》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麻黄桂枝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枝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痛,8-9日不解,表证仍在,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又大汗后似疟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保命集》卷中:麻黄桂枝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汤

别名麻黄黄芩

处方麻黄1两(去节),甘草3钱(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5钱,桂枝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用法用量麻黄黄芩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摘录《保命集》卷中

《痘疹仁端录》卷十三:麻黄桂枝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汤

处方麻黄桂枝赤芍杏仁甘草当归牛蒡黄连黄芩川芎蝉蜕蚕蜕

功能主治发汗。主痘疹,身痒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三

幼幼集成》卷三:麻黄桂枝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汤

处方麻黄2钱,柳枝1钱2分,桂枝1钱2分,片黄芩1钱,光桃仁15粒,炙甘草1钱,大生地1钱,鲜红花5分,葱白1茎。

功能主治发散血中风寒。主夜疟,血分有邪。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猜你喜欢

  • 白杨皮汤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白杨皮汤药方名称白杨皮汤处方白杨皮(锉)1握,地骨皮1两,蜀椒(去闭口者并目,炒出汗)30粒,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苍耳子1分,高良姜(炒)半两,生干地黄(切,焙)半

  • 补泄防劳丸

    药方名称补泄防劳丸处方木香(不见火)12分,槟榔12分,大黄(生)12分,***仁12分,枳壳(麸炒,去瓤)1分,桂心(去粗皮,不见火)1分,萆薢1分,牛膝10分(酒浸),诃子(去核)4分,山茱萸(去核

  • 芫花散

    药方名称芫花散处方芫花22.5克(醋拌,炒令干)狼牙22.5克雷丸22.5克桃仁22.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用)白芜荑22.5克功能主治治蛲虫。用法用量上药捣细罗为散,隔宿勿食,早晨以粥饮调下

  • 疯油膏

    《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十一人民医院方):疯油膏药方名称疯油膏处方轻粉4.5克 东丹2克 飞辰砂3克麻油120毫升 黄蜡30克制法上药前三味各研细末,先将麻油煎微浓,入黄蜡再煎,以无黄沫为度,取起离火

  • 急济饮

    《丹台玉案》卷四:急济饮药方名称急济饮处方小蓟(捣汁)童便 墨汁 藕汁各100毫升沉香(磨)3克功能主治泻火凉血止血。治吐血。用法用量分二次缓缓服下。摘录《丹台玉案》卷四《玉案》卷四:急济饮药方名称急

  • 藿香正气口服液

    药方名称藿香正气口服液处方苍术160g陈皮160g厚朴(姜制)160g白芷240g茯苓240g大腹皮240g 生半夏160g甘草浸膏20g 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0.8ml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澄精液体

  • 解带散

    《古今医鉴》卷十一:解带散药方名称解带散处方归身1钱半,川芎8分,白芍(酒炒)1钱2分,白术(炒)1钱2分,苍术(米泔浸,炒)1钱,香附(醋炒)1钱,丹皮(酒洗)1钱,茯苓(去皮)1钱,陈皮(去白)1

  • 二灵散

    《本草纲目》卷十五引《卫生家宝》:二灵散药方名称二灵散处方益母草(晒干)、陈盐梅(烧存性)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赤白杂痢困重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痢,干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摘录《本草纲目》

  • 补胃丸

    《脉因证治》卷上:补胃丸药方名称补胃丸处方四君子汤加芍(炒)、升麻。功能主治气虚下溜泄泻。摘录《脉因证治》卷上《魏氏家藏方》卷五:补胃丸药方名称补胃丸处方肉豆蔻(面裹,煨)1两,梓朴(去皮,姜制,炙)

  • 补骨脂散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补骨脂散药方名称补骨脂散别名补骨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处方补骨脂30克莽草叶30克 官桂30克(去粗皮)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干姜30克(炮裂,锉)干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