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黑夜精明证

黑夜精明证

病证名。又名黑夜睛明症,白昼青盲症。《证治准绳·杂病》:“夫人体天地之阴阳,昼明夜晦理之常也,今晦冥之中倏忽见物,是背于阴阳矣。”乃“肾水不足,虚阳僭上故耳,若不滋肾水以益真阴,则水不升而火不降,神光失序,不能收藏,故黑暗睛明”(《审视瑶函》)。宜滋养肾阴,以制阳光,用加减八味丸杞菊地黄丸鸡肝散等加减。针刺选用光明足三里肝俞胆俞等穴。

猜你喜欢

  • 玉顶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百会疽。见该条。

  • 手太阴之别

    出《灵枢·经脉》。即手太阴络脉,见该条。

  • 李逢吉

    【生卒】:757~835【介绍】:唐代医生。字虚舟。陇西(今甘肃陇西、武山一带)人,通方书,自调药剂,为父疗治痼疾。

  • 范汪方

    见范东阳方条。

  • 金匮读本

    见医学便览条。

  • 疸目

    病证名。见佚名《男妇小儿眼科七十二症》。多因脾经湿滞所致。症见两睑赤烂,时痒流泪。治宜祛风清热除湿等法。

  • ①证名。出《灵枢·口问》。又称呵欠、欠伸、呼欠。自觉困乏而伸腰呼气,常发生在过度疲劳时。如经常呵欠,称数欠,为肾精亏虚、肾气不充、精不养神的表现。《灵枢·九针》:“肾主欠。”治宜益精补肾。②不足、短少

  • 履霜集

    医论著作。3卷。清·臧达德撰于1814年。内容以叙述诊疗经验为主。卷1论虚劳病证治,包括虚损痨症总论,虚劳阳证、阴证辨证,分述各证,阐析较详;卷2~3论妇、儿科病证之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溽蒸

    湿热熏蒸。《素问·气交变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

  • 颈痛

    证名。指颈部肌肉筋骨疼痛。见《针灸甲乙经》卷七。多因经脉病变所致。《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绕肩胛引颈而痛。”可见于瘿瘤、落枕等病症。参见颈项强痛及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落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