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东北桤木

东北桤木

药材名称东北桤木

拼音Dōnɡ Běi Qī Mù

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东北桤木的果实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 mandshurica(Call.)Hand.-Mazz.[A.fruticosa Rupr.var.mandsurica Call.]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剥树皮。秋后采下果序,摘取果实,晒干。

原形态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m。树皮暗灰色,平滑。枝条灰褐色,无毛;小枝紫褐色,无毛;芽无柄,有3-6枚芽鳞。叶柄长0.5-2cm;叶片宽卵形、卵形或宽椭圆形,长4-10cm,宽2.5-8cm,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或两侧不对称,边缘有细而密的重锯齿或单锯齿,两面几无毛;侧脉7-13对。雄葇荑花序顶生,较长,下垂,雄花与叶同时开放,花丝比花被短,花药黄色;雌葇荑花序3-5簇生于短枝顶端。果序3-5枚呈总状排列,宽卵圆形或近球形;序梗纤细,下垂,长0.5-2.5cm,几无毛;小坚果卵形,长约2mm;膜质翅与果近等宽。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700m的林边、河岸或山坡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等地。

化学成分粘霉-5-烯-3-醇(glutin-5-en-3-ol),α和β-香树酯醇(amyrin),1,7-二苯基-3,5-庚二醇[1,7-diphenyl(heptan-3,5-diol)]。

性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固涩。主腹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5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须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须藤药材名称龙须藤拼音Lónɡ Xū Ténɡ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Bauhi

  • 莲衣

    《中药大辞典》:莲衣药材名称莲衣拼音Lián Yī别名莲皮(《本草再新》)出处《药品化义》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皮。性味①《药品化义》:"味涩。"②《本草再新》:&quo

  • 狗胆

    《中药大辞典》:狗胆药材名称狗胆拼音Gǒu Dǎn出处《本经》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胆。性味苦,寒。①《本经》:"平。"②《药性生论》:"味苦,有小毒。"③《玉楸药

  • 大脚菇

    药材名称大脚菇拼音Dà Jiǎo Gū别名白牛肝、山乌茸、蘑菇、白牛头来源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us edulis Bull.ex Fr.采收和储藏

  • 黑鳞大耳蕨

    《中药大辞典》:黑鳞大耳蕨药材名称黑鳞大耳蕨拼音Hēi Lín Dà ěr Jué出处《浙江天目山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黑鳞耳蕨的嫩叶。原形态黑鳞耳蕨,又名:大叶

  • 黑果小檗

    《中药大辞典》:黑果小檗药材名称黑果小檗拼音Hēi Guǒ Xiǎo Bò别名刺黄柏、则热克(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根、根皮及茎皮。春、秋采收。原形态落叶灌

  • 红酸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酸七药材名称红酸七别名油点草、白七、红酸七、竹叶七、牛尾参来源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粗轴油点草Tricyrtis macropoda Miq.,以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甘

  • 白薇

    《中国药典》:白薇药材名称白薇拼音Bái Wēi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别名白马尾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

  • 土瓜狼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瓜狼毒药材名称土瓜狼毒别名金丝矮陀陀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土瓜狼毒Euphorbia pinus Levl.,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微辛、甘,平。有大毒。功能主治舒筋活血,

  • 红辣蓼

    《中药大辞典》:红辣蓼药材名称红辣蓼拼音Hónɡ Là Liǎo别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