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华南实蕨

华南实蕨

药材名称华南实蕨

拼音Huá Nán Shí Jué

英文名Subxordate Bolbitis

别名凤尾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来源药材基源:为实蕨科植物华南实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bitis subcordata (Copel) Ching[Campium subcordatum Cope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0-8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棕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盾状着生,近全缘。叶簇生,二型;叶柄长30-60cm,疏被鳞片;营养叶长20-50cm,宽15-28cm,长圆形,一回羽状;羽片4-10对,近平展,有短柄,顶生羽片基部3裂,先端常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产生新株,侧生羽片宽披针形,长9-20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圆截形,边缘有深波状裂片,裂片上具细齿,缺刻内有1刚毛;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而较低小,羽片近线形,长6-8cm,宽5-10mm;网状脉明显,在侧脉之间约有3行网眼,有或无内藏小脉;叶片草质,上面无毛,下面脉上疏被短刚毛。孢子囊群沿网脉着生,成熟时满布于孢子叶背面;孢子两面型,卵圆形,具阔翅;无囊群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林下沟谷、溪边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较粗短,直径1.5-2.5cm,表面密生黑褐色鳞片。叶簇生于根茎上,两型,叶柄略扭曲,长30-60cm,被有稀疏鳞片;营养叶叶片长圆形,长18-45cm,宽15-28cm,表面黑色,单数羽状复叶,羽片4-10对,顶片三叉状分裂,侧羽片广披针形,长9-20cm,宽2.5-5cm,有短柄,叶缘深波状,弯曲处常可见肉刺1枚;孢子叶较狭小,羽片长6-8cm,宽约0.5-1cm;孢子囊群沿叶脉着生。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华南实蕨的全草含有尖叶土杉甾酮(ponasterone)A和蜕皮甾酮(ecdysterone);叶中含有3,7-二羟基-6,8-二甲基-4,5,4'-三甲氧基黄烷(3,7-dihydroxy-6,8-dimethyl-4,5,4'-trimethoxyflavane)和(2R,3S,4S)-5,4'-二甲氧基-6,8-二甲基-3,4,7-三羟基黄烷[(2R,3S,4S)-5,4'-dimethoxy-6,8-dimethyl-3,4,7-trihydroxyflavane]。

性味微涩;凉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毒蛇咬伤;痢疾;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猫爪子

    药材名称猫爪子拼音Māo Zhuǎ Zi英文名Herb of Nodding Meadowrue别名歧序唐松草、坚唐松草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根及茎或全

  • 鸡嗉子花

    药材名称鸡嗉子花拼音Jī Sù Zǐ Huā别名牛舌片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细毛火烧兰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全体具细毛。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

  • 单头紫菀根

    《中药大辞典》:单头紫菀根药材名称单头紫菀根拼音Dān Tóu Zǐ Wǎn Gēn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根。夏、秋采收。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复方①治急

  • 白常山

    《中药大辞典》:白常山药材名称白常山拼音Bái Chánɡ Shān出处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或展枝玉叶金花的根。8~10月采挖,晒干。原形态①玉叶金花又名:

  • 鸬鹚涎

    《中药大辞典》:鸬鹚涎药材名称鸬鹚涎拼音Lú Cí Xiá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口涎。功能主治治百日咳。复方①治肾咳,俗呼顿呛,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

  • 山麻黄

    《中药大辞典》:山麻黄药材名称山麻黄拼音Shān Má Huánɡ别名臭草(《植物名实图考》),裸芸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蛇皮草(《植物分类学报》6(1):140,195

  • 长叶山竹子

    药材名称长叶山竹子拼音Chánɡ Yè Shān Zhú Zi英文名Bark of Kwangsi Garcinia别名广西长叶山竹子。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长叶山竹子

  • 刺萼悬钩子

    药材名称刺萼悬钩子拼音Cì è Xuán Gōu Zi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别名黄琐梅、小红袍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拉丁

  • 梅露

    药材名称梅露拼音Méi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白梅花)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百草镜》:"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②《纲目拾遗》:

  • 铁色箭

    药材名称铁色箭拼音Tiě Sè Jiàn别名岩大蒜、黄龙爪、独脚蒜头、大一枝箭、天蒜、独蒜、老鸦蒜、龙爪花、金灯花、螃蟹花出处《纲目》在石蒜条云:“一种叶如大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管花黄白色者,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