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及己

及己

《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己

药材名称及己

拼音Jí Jǐ

别名四叶对、四皮风、獐耳细辛、四角金、对叶四块瓦

来源为金栗兰科金栗兰属植物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 (Thunb.)Roem. et Schult.,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全草,洗净,晒干;或将根砍下,分别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横生,粗短,须根密集,状如细辛。茎单一或数个自根抽出,具明显的节,无毛,单叶对生,常4片生于茎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夏季开花,穗状花序单一或2~3生于茎顶,无花梗及花被。浆果梨形。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消肿解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疔疮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及己

药材名称及己

拼音Jí Jǐ

英文名Serrate Chloranthus Herb

别名獐耳细辛(《纲目》),四叶细辛(《植物名实图考》),牛细辛老君须(《湖南药物志》)。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及己。春季开花前采挖,去掉茎苗、泥砂,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横走,侧根密集。茎节明显。叶对生,4~6片,生于茎上部,纸质,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间或倒卵形,长7~10厘米,宽2.5~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锯齿,齿端有1腺体;叶柄长1~2厘米;托叶微小。穗状花序生茎端,单生或2~3分枝,总花梗长约1~2.5厘米;花苞微小,鳞片状,先端有细齿;花小,无花被及柄;雄蕊3,矩圆形,下部合生,生于子房外侧上部。中间的一个长约2毫米,有1个2室的花药,侧生的2个稍短.各有1个1室的花药;子房下位。浆果梨形。花期5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阴湿树林中.分布江苏、安徽、湖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焦莪术酮(pyrocurzerenone)、左旋二氢焦莪术酮。

性味《别录》:"味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疮疥,疖肿,月经闭止。杀虫。用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头癣、白秃、皮肤瘙痒、闭经;杀蛆和孑孓。

①《别录》:"主诸恶疮疥痴瘘蚀。"

②《日华子本草》:"主头疮,白秃,风瘙,皮肤痒虫,可煎汁浸并敷。"

③《纲目》:"杀虫。"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瘀活血,抗菌消炎。治跌伤,扭伤,骨折,疖肿,经闭。"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3分。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不宜长期服用,对开放性骨折不作外敷应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

复方①治头疮白秃:獐耳细辛为末,以槿木煎油调搽。(《活初全书》)

②治小儿惊风:及己一钱,钩藤八分。水煎,涂母乳上供小儿吸吮。(《湖南药物志》)

③治跌伤、扭伤、骨折:鲜及己根加食盐少许捣烂,烘热敷伤处;另取根二至三分,水煎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经闭:及己一至三分,水煎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备注本植物的茎叶(对叶四块瓦)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及己

药材名称及己

拼音Jí Jǐ

英文名Serrate Chloranthus Root, Root of Serrate Chloranthus

别名四叶细辛、四大金刚、牛细辛老君须、毛叶细辛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及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anthus serratrs(Thunb.)Roem.et Schult.

采收和储藏:春季开花前采挖,去掉茎苗、泥砂,阴干。

原形态及己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茎横生,粗短,有多数土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具明显的节,无毛,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叶对生,4-6片生于茎上部;叶柄长8-25mm;叶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5cm,宽3-6cm,先端渐窄成长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锐而密的锯齿,齿尖有一腺体,两面无毛;侧脉6-8对;鳞状叶膜质,三角形;托叶小。穗状花序顶生,偶有腋生,单一或2-3分枝;总花梗长1-3.5cm;苞片三角形或半圆形,先端常数齿裂;花白色;雄蕊3,药隔下部合生,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中央药隔有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有1个1室的花药;药隔长圆形,3药隔相抱,中央药隔向内弯,长2-3cm,与侧药隔等长或略长,药室在药隔中部或中部以上;子房卵形,无花柱,柱头粗短。核果近球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地林下阴湿处和山谷溪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较短,直径约3mm;上端有残留茎基,下侧着生多数须状根。根细长圆柱形,长约10cm,直径0.5-2mm;表面土灰色,有支根痕。质脆,断面较平整,皮部灰黄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宽广;石细胞众多,直径43-78μm,孔沟极明显,并可见层纹;油细胞较多,散在于薄壁组织中;内皮层细胞凯氏点不明显。中柱鞘细胞1列。初生木质部4-8束,与初生韧皮部间隔排列。

化学成分根含有二氢焦莪术呋喃烯酮(dihydropy-rocurzerenone),焦莪术呋喃烯酮(pyrocurzerenone),银线草内酯(shizukanolide)E、F,新菖蒲酮(neoacolamone),7-a-羟基新菖蒲酮(7-a-hydroxyneo-acolamone),菖蒲大牛儿酮(acoragermacrone),菖蒲酮(acolamone),莪术呋醚酮(zederone),异莪术呋喃二烯(isofuranodiene),莪术呋喃二烯(furanodiene),金粟兰内酯(chloranthalactone)C和银线草内酯(shizukanolide)C。

毒性动物(小鼠)试验证明,灌服及己煎剂,可于短期内死亡,中毒症状有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呼吸困难,解剖所见除各脏器充血外,无特殊发现。妊娠小鼠灌服少量,24小时后死亡,死前阴道有血流出,阴道和子宫腔内充满凝血块。故孕妇尤不可服。及已根内服过量可以中毒,甚至死亡,动物实验煎剂(5g/3ml)0.5ml/只,小鼠5只全部死亡,死亡前出现、四肢抽搐,并见角弓反张。解剖所见,各脏器充血,肝脏出血。肝细胞有坏死。

性味苦;平;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止痛;解毒杀虫。主跌打损伤;骨折;经闭;风湿痹痛;疔疮疖肿;疥癣;皮肤瘙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内服:煎汤,1.5-3g;或泡酒;或入丸、散。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不宜长期服用,对开放性骨折不作外敷应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

各家论述1.《别录》:主诸恶疮疥痂瘘蚀。2.《药性论》:治瘑疥。3.《日华子本草》:主头疮,白秃,风瘙,皮肤痒虫,可煎汁浸并敷。4.《纲目》:杀虫。5.《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瘀活血,抗菌消炎。治跌伤,扭伤,骨折,疖肿,经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单根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根木药材名称单根木拼音Dān Gēn Mù别名独根木、山辣椒树、艾角青、震天雷来源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 Tsiang

  • 鸡桑叶

    药材名称鸡桑叶拼音Jī Sā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australisPoir.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m。

  • 建兰花

    药材名称建兰花拼音Jiàn Lán H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兰科植物建兰的花。建兰花,秋季采(春兰花,春季采;夏兰花,初夏采)。原形态建兰(《群芳谱》),又名:燕草(陶弘景),

  • 倒地铃

    药材名称倒地铃拼音Dǎo Dì Línɡ别名假苦瓜、风船葛、带藤苦楝、灯笼草[四川]来源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以全草入

  • 丽江独活

    药材名称丽江独活拼音Lì Jiānɡ Dú Huó别名岩白芷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丽江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likiangense Wolff.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挖

  • 两栖蓼

    《全国中草药汇编》:两栖蓼药材名称两栖蓼拼音Liǎnɡ Qī Liǎo别名小黄药来源蓼科蓼属植物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

  • 苡芭菊

    药材名称苡芭菊拼音Yǐ Bā Jú别名鹅不食草[广东]来源菊科苡芭菊Epaltes australis Le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辛,温。功能主治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

  • 井边草

    药材名称井边草拼音Jǐnɡ Biān Cǎo别名黑枸杞、凤尾草、井口边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粗糙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cretica L.var.laeta(W

  • 胡杨

    药材名称胡杨拼音Hú Yánɡ别名胡桐、胡桐泪[树脂]、异叶杨、托奥罗依[蒙名]来源杨柳科杨属植物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 Schrenk.以树脂、叶、根、花等

  • 树头芭蕉

    药材名称树头芭蕉别名大树头芭蕉、轨吞[傣语]、野芭蕉来源芭蕉科树头芭蕉Ensete wilsonii (Tutch.) E. E. Cheesm.,以全株入药。原形态树头芭蕉为生长在大树桠杈上或大树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