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小蓑衣藤

小蓑衣藤

药材名称小蓑衣藤

拼音Xiǎo Suō Yī Ténɡ

别名木通(《中国药植志》)。

出处《中国药植志》

来源毛茛种植物小蓑衣藤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落叶蔓生灌木,高可达5米。茎绿色至褐色,有条纹,一年生枝有密毛,旋即脱落。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长至7厘米,具条纹及淡褐色毛;小叶5~7片,顶端小叶时有连生者,具柄;小叶片卵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全缘或具2~3阔齿,两面均具短毛。圆锥状花序腋生,梗长2~8厘米,有毛,序上有叶戌小叶状苞片;花两性,白色;花被4~5片,倒卵形,顶端圆形,微凹,外面密被绒毛,内面较稀;雄蕊多数,花粉囊短于花丝;雌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柱有长白毛,柱头侧生。瘦果扁卵形,黑色,无毛,宿存花柱展长,具白色羽状毛.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林下、灌丛中。分布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陕西中草药》:"辛,温。"

功能主治①《中国药植志》:"发表,利小便。"

②《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白花藤

    《中药大辞典》:白花藤药材名称白花藤拼音Bái Huā Ténɡ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花藤的根。夏、秋采根鲜用,或晒干用。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圆柱形,

  • 驴肉

    《中药大辞典》:驴肉药材名称驴肉拼音Lǘ Ròu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肉。原形态驴(《说文》),又名:漠骊(《纂文》),毛驴。体形如马而较小,成横的长方形。头大,眼圆

  • 硬骨藤

    药材名称硬骨藤别名绿花崖豆藤、白跌打、水苦楝、羊药头、老京藤来源豆科硬骨藤Millettia championi Benth.,以根或根皮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性味苦,凉。功能主治凉血

  • 石荠苎

    《中药大辞典》:石荠苎药材名称石荠苎拼音Shí Qí Zhù别名鬼香油(《纲目拾遗》),小鱼仙草(《植物名实图考》),香茹草,野荆芥、痱子草(《分类草药性》),土荆芥、野

  • 蛏肉

    《中药大辞典》:蛏肉药材名称蛏肉拼音Chēnɡ Ròu别名蛏肠(《纲目》)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肉。全年可以捕捉;捕得后,剥去外壳,洗净,鲜用或晒制为蛏干。原形态贝壳2片,薄

  • 土远志

    药材名称土远志拼音Tǔ Yuǎn Zhì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奇异排草的根。春、夏季挖掘地下根部,洗净晒干。或临时采用新鲜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三张叶"条。

  • 猬脑

    《中药大辞典》:猬脑药材名称猬脑拼音Wèi Nǎo出处《纲目》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脑。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化学成分刺猬脑的一般化学成分,参考其他动物的

  • 榆皮涎

    药材名称榆皮涎拼音Yú Pí X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榆树茎皮部的涎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umila L.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割破茎皮,收集流出的涎汁。原形态落叶乔木,树干端

  • 卜芥

    《中药大辞典》:卜芥药材名称卜芥拼音Bǔ Jiè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

  • 雌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雌黄药材名称雌黄拼音Cí Huánɡ来源硫化物类矿物Auripigmentum。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辛、苦,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杀虫,祛痰,化瘀,解虫蛇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