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小金挖耳

小金挖耳

药材名称小金挖耳

拼音Xiǎo Jīn Wā ěr

英文名all-grass of Small carpesium

别名茄叶细辛、小野烟散血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花金挖耳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pesium minus Hems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小花金挖耳多年生草本,高15-45cm。茎直立,常呈紫色,疏生长柔毛或下部毛脱落。叶柄短工近无柄;茎下部叶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0cm,宽1-1.5cm,先端渐尖工稍尖,基部狭成长叶柄,边缘有疏硬小齿;上部叶渐小,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上面有疏短糙毛,下面疏生长柔毛。头状花序小,直径3-5(-7)mm,单生于茎枝顶端,直立或有时下垂;花梗细长,有长柔毛和腺点;头状花序基部常有2-3个不等长的小苞片;总苞宽钟状;总苞片4层,外层卵形,中层和内层长圆形,稍撕裂;花黄色,外围的雌花花冠圆柱形,3-4齿裂;中央的两性花花冠筒状,先端有5个裂片。瘦果长约1.8mm,近圆柱状,先端有短喙,有腺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丛中或山坡路旁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基部紫褐色,密被卷曲柔毛。叶披针形至椭圆形,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渐狭。叶片绿色,两面均有腺点状突起,触之有粗糙感,叶缘有明显的疏锯齿或全缘。叶柄与叶片中肋通常带紫色,被柔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端;苞叶条状披针形,密被短柔毛,总苞钟状,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干膜质。气香,味微苦。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清热凉血。主吐血;咯血;尿血;血崩;无名肿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麻疹、痈疮、溃疡、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头菌

    药材名称青头菌拼音Qīnɡ Tóu Jūn别名青面子菌、青面子、黤面子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绿红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Virescens (Schaeff.) Fr.[A

  • 短蕊万寿竹

    药材名称短蕊万寿竹拼音Duǎn Ruǐ Wàn Shòu Zhú别名百味参、百尾笋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短蕊万寿竹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srum brachystemon Wang

  • 野茉莉

    药材名称野茉莉别名木香柴、野白果树、山白果来源安息香科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 Sieb. et Zucc.,以花、虫瘿内***、叶、果入药。生境分部自秦岭和黄河以南、东起山东、西至云南、

  • 蛇婆

    《中药大辞典》:蛇婆药材名称蛇婆拼音Shé Pó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原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全长63~150厘米。头部短,尾侧扁,躯干略呈圆筒形

  • 地梅子

    药材名称地梅子别名黄刺儿根、黄果悬钩子来源蔷薇科地梅子Rubus xanthocarpus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

  • 野茶辣

    药材名称野茶辣拼音Yě Chá Là别名软柏木、大苦木、假吴萸、鱼胆木、假茶辣、鱼苦胆、山黄皮、老鸦饭、亚洛轻、石岩青、亚罗青、野胡椒、抱鸡婆、老鸦树、罗汉香、白酒药、野白腊。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

  • 云南柴桂

    药材名称云南柴桂拼音Yún Nán Chái Guì别名柴桂、荷花香、香叶树、三股筋、楠木香来源樟科新樟属植物新樟Neocinnamomum delavayi

  • 脐带

    《全国中草药汇编》:脐带药材名称脐带拼音Qí Dài别名坎炁来源为健康人的婴儿脐带。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微咸,温。用法用量纳肾气,定喘咳,敛汗止疟。主治虚劳,胎毒,脐疮等症。

  • 金银花子

    药材名称金银花子拼音Jīn Yín Huā Zǐ别名银花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冬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nicer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收,晒

  • 柃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柃木药材名称柃木拼音Línɡ Mù别名细叶菜、海岸柃来源山茶科柃木属植物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以茎、叶、果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