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山苏子根

山苏子根

药材名称山苏子根

拼音Shān Sū Zǐ Gēn

别名丁黄草、大丁草苏木账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叶糙苏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 maximowiczii Regel[P.umbrosa auct.non Turcz.]

采收和储藏:初夏及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大叶糙苏,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四棱形,疏生向下的短硬毛。基生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边缘锯齿状或牙齿状;茎生叶对生;与基生叶同形;叶柄长7-9cm;叶片长9-15cm;宽8-10cm,上部的茎生叶较小,叶柄长2-3cm;叶片上面均被疏短硬毛,下面具中枝较长的星状柔毛;苞叶近无柄。轮伞花序多花;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9-10mm,边缘被具节缘毛;花萼管状,长8-10mm,外面脉上具节刚毛,具5齿,具极短的小刺尖;花冠粉红色,长约2cm,唇形,冠筒外面上部具白色疏柔毛,内面具毛环,上唇外面具节绵毛和中枝特长的星状绒毛,边缘具小齿,下唇外面被柔毛,3裂,中裂片较大,阔卵形,侧裂片较小,卵形;雄蕊4,二强,前对较长,后对基部齿短距状附属物,花丝上部具长毛,花药2室;雌蕊子房2,合生,花柱单一,柱头2裂。小坚果卵状三棱形,先端被短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或河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及河北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疮疖;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L:煎汤,10-2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茶根皮

    药材名称油茶根皮拼音Yóu Chá Gēn Pí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收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茶子心&qu

  • 面头叶

    药材名称面头叶拼音Miàn Tóu Yè别名栖头恒。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鹧鸪麻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leinhovia hospit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原形态鹧鸪麻

  • 皱叶变豆菜

    药材名称皱叶变豆菜拼音Zhòu Yè Biàn Dòu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皱叶变豆菜的带恨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chinensis Bunge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

  • 延胡索

    《中国药典》:延胡索药材名称延胡索拼音Yán Hú Suǒ英文名RHIZOMA CORYDALIS别名玄胡素、元胡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 紫参

    药材名称紫参拼音Zǐ Shēn英文名Herba Salviae Chinesnsis别名石见穿、石打穿、月下红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Salvia chinensis Benth. 的全草。秋季开花时采

  • 五气朝阳草

    《中药大辞典》:五气朝阳草药材名称五气朝阳草拼音Wǔ Qì Zhāo Yánɡ Cǎo别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陕西中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蔷薇科植物

  • 巴豆壳

    《中药大辞典》:巴豆壳药材名称巴豆壳拼音Bā Dòu Ké别名巴豆皮(《宣明论》)。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皮。植物形态详"巴豆"条。功能主治①《纲

  • 胡葱子

    药材名称胡葱子拼音Hú Cōnɡ Zǐ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胡葱的种子。功能主治食着诸毒肉,吐血不止,痿黄悴者,取子一升洗,煮使破,取汁,停冷,服半升,日一服,夜一服。摘录《中药大

  • 黄茶根

    药材名称黄茶根拼音Huánɡ Chá Gēn别名女儿茶、岩果紫、女儿红、紫果叶。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异叶鼠李的根、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heterophylla Oliv.[

  • 蓝花龙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花龙胆药材名称蓝花龙胆拼音Lán Huā Lónɡ Dǎn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蓝花龙胆Gentiana filistyla Balf. f. et Fo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