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岩乌头

岩乌头

药材名称岩乌头

拼音Yán Wū Tóu

别名岩乌子、岩乌、雪上一枝蒿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岩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mitum racemulosum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财乌头,多年生草本,高40-65cm。块根倒圆锥形,长2.3-3.6cm,直径9-11mm,或近圆柱形,长约7cm,直径约5mm。茎直立,无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短柄,长2.2-3cm,无毛;叶片五角形,有时圆菱形,长5.5-9cm,宽8-10cm,基部心形,有时圆形,3深裂至距基部1.5-2cm处,中央深裂片卵状菱形,长渐尖,边缘疏生三角形牙齿,网脉明显,茎上部叶小,3裂或几不分裂,无毛。花序有花1-6朵,花序轴和花梗均无毛;花梗长约1cm,小苞片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3-8mm,几无毛;花两性,两侧对称,上萼片圆筒关盔形或高盔形,高2.4-3.2cm,无毛,下缘稍凹,长1.5-2.4cm,蓝色,无毛;花瓣2,具爪,瓣片大,唇长约6mm,距长5-7mm,向后弯曲,无毛;雄蕊多数,花丝有2枚小齿或全缘,无毛;心皮3,无毛。蓇葖果,长1.6-1.8cm。种子多数,倒圆锥状三棱形,长约2mm,只在一面生横膜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300m的山谷崖石上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四川天全、南川,云南镇雄等地。

性状性首席鉴别,母根圆锥形,长约2cm,直径约1cm;表面暗棕色,有横皱及纵沟。子根圆柱形,长2.5-3cm,直径约0.5cm;表面有细纵皱纹和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1列细胞;皮层窄;内皮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母根的韧皮部细胞皱缩,有多数裂隙,近形成层处有韧皮纤维及石细胞群。

粉末特征:1.石细胞类长方形或类方形,长30-70μm,直径20-36μm,壁稍厚。纤维长150-174μ,直径20-26μm,有的可见纹孔。2.淀粉粒细小,单粒类圆形,直径2-8μm,脐点人字形、一字形、十字形、点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Μ

炮制用清水浸漂7天,每日换水1-2次,待中心办透后切片,蒸2-3h,取出晒干。再用熟猪油拦和,炒透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酸不溜

    《中药大辞典》:酸不溜药材名称酸不溜拼音Suān Bù Liū别名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多

  • 碱蓬

    《中药大辞典》:碱蓬药材名称碱蓬拼音Jiǎn Pénɡ别名盐蓬(《救荒本草》)出处《救荒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灰绿碱蓬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有条纹,上部多分枝;

  • 小槐花

    药材名称小槐花拼音Xiǎo Huái Huā别名草鞋板、味噌草、拿身草、羊带归、清酒缸来源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 (Thunb.)DC.,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

  • 雁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雁肉药材名称雁肉拼音Yàn Ròu别名大雁肉、鸿雁肉来源雁行目鸭科鸿雁Anser cygnoides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分布于西伯利亚,冬迁我国沿海一

  • 獐肉

    《中药大辞典》:獐肉药材名称獐肉拼音Zhānɡ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獐的肉。原形态獐(《吕氏春秋》),又名:麕(《诗经》),麇(《说文》),麏(《经典释文》),河麂。体长约1米,

  • 山大刀

    《中药大辞典》:山大刀药材名称山大刀拼音Shān Dà Dāo别名大丹叶、暗山公(《生草药性备要》),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岭南采药录》),刀斧伤(《陆川本草》),血丝罗伞、大退七(《广

  • 橄榄根

    药材名称橄榄根拼音Gǎn Lǎn Gēn别名白榄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album

  • 朝天子

    药材名称朝天子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果实。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解毒止痛。用于痰喘咳嗽,神经性头痛;外用治黄水疮。用法用量3

  • 荠苨苗

    药材名称荠苨苗拼音Qí Nǐ Miáo别名隐忍(陶弘景)出处《纲目》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荠苨的苗叶。性味《纲目》:"甘苦,寒,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qu

  • 细香葱

    《中药大辞典》:细香葱药材名称细香葱拼音Xì Xiānɡ Cōnɡ别名绵葱(《本草正义》),火葱(《重庆草药》)。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细香葱的全草或根头部。3~4月采。原形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