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心胆草

心胆草

《中药大辞典》:心胆草

药材名称心胆草

拼音Xīn Dǎn Cǎo

别名水朝阳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柳叶莱种植物长籽柳叶全株。秋后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具细毛。茎下部匍匐,节上生须根,上部直立,稍有纵槽。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3厘米,边缘有细锯齿,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有短柄或近于无柄而微抱茎。花腋生,无柄;萼筒长不过子房,萼齿4,披针形;花瓣4,淡紫色,倒卵形,先端凹陷,边缘浅裂;雄蕊8,4枚较短;花柱上半部成棍棒状,柱头4,子房下位,细长,4室,其上着生细毛,形状宛如花梗。蒴果狭长,约3~5厘米,具4棱,疏生短毛,从顶端室背开裂成4瓣,反折。种子细小,长椭圆形,有棕黄色冠毛。花期8月。

生境分部生于湿地或水边。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涩,凉。

功能主治除湿,驱虫,止血。

复方①治痢疾:心胆草一两。煎水,加糖服。

②治误食蚂蟥后腹胀:心胆草五钱,煎水服。

③治刀伤出血:心胆草种子冠毛敷伤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心胆草

药材名称心胆草

拼音Xīn Dǎn Cǎo

英文名Herb of Longseed Willowweed

别名日本柳叶菜、水朝阳花、小对经草、对叶草水苏、蒿子杆针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长籽柳叶菜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pyrricholophum Franch.et Sa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70cm。茎被短腺毛,幼枝较密,茎基匍匐,节处生根,上部直立。叶下部对生,上部互生;近无柄;吉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cm,宽1-2cm,先端钝或知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疏齿,脉上被短腺毛,绿以后渐转为紫红色。花两性,单生于叶腋,淡红紫色,长4-8mm;花萼裂片4,外被腺毛;花瓣4,宽倒卵形,先端凹缺;雄蕊8,4三;子房下位,柱头棒状;4深裂。蒴果圆柱形,长3.5-6.5c,,被短腺毛;种子长椭圆形,长约1.5mm,较薄,密被小乳突,桂冠褐色,先端具一簇浅黄褐色种缨。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沟边湿处及沼泽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翻译片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状茎上生多数须根。叶对生,上部互生,近无柄,完整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5cm,宽约2cm,先端钝尖,边缘具不规则疏齿。花单生茎顶叶腋。蒴果线状长圆柱形,长达6cm,种子长椭圆形,长约1.5mm,先端具一簇淡棕黄色种缨。气微,味微苦。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安胎;解毒消肿。主痢疾;吐血;咳血;便积血;月经过多;胎动不安;痈疮疖肿;烫伤;跌打伤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或取种子冠毛敷。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药物》:除湿、驱虫、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角

    药材名称龙角拼音Lónɡ Jiǎo出处《别录》来源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角骨化石。化学成分与龙骨、龙齿相似,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性味甘,平。①《药对》:"平。"②《纲目》

  • 猫须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须草药材名称猫须草拼音Māo Xū Cǎo别名肾茶、猫须公来源唇形科猫须草属植物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C. Y. Wu[Cle

  • 白果槲寄生

    药材名称白果槲寄生拼音Bái Guǒ Hú Jì Shēnɡ别名欧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album L.var.meridianum

  • 功劳木

    《中药大辞典》:功劳木药材名称功劳木拼音Gōnɡ Láo Mù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茎干。全年可采,截段,晒干。原形态形态详&q

  • 毛蕊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蕊花药材名称毛蕊花拼音Máo Ruǐ Huā别名一柱香、大毛叶、海绵蒲、毒鱼草来源玄参科毛蕊花属植物毛蕊花Verbascum thapsu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

  • 菟丝

    《中药大辞典》:菟丝药材名称菟丝拼音Tú Sī别名唐(《诗经》),蒙(《毛诗传》),王女(《尔雅》),菟芦(《本经》),鸮萝、复实、赤网(《吴普本草》),兔丘(《广雅》),菟缕、菟累(《别录

  • 粽粑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粽粑叶药材名称粽粑叶别名柊叶、棕叶来源竹芋科粽粑叶Phrynium capitatum Will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云南。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

  • 木半夏根

    《中药大辞典》:木半夏根药材名称木半夏根拼音Mù Bàn Xià Gēn别名牛奶子根(《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

  • 五倍子苗

    《中药大辞典》:五倍子苗药材名称五倍子苗拼音Wǔ Bèi Zǐ Miáo出处《履巉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幼嫩枝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性味性温

  • 树头菜根

    《中药大辞典》:树头菜根药材名称树头菜根拼音Shù Tóu Cài Gēn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