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毛叶小寒药

毛叶小寒药

药材名称毛叶小寒药

拼音Máo Yè Xiǎo Hán Yào

别名躲蛇生、避蛇灵、朱砂灵、躲蛇草、背蛇生、小南木香、岩蚌壳。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川西马兜铃的根及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f.thibetica(Franch.)S.M.Hwang

采收和储藏:冬季挖根,洗净泥土,去须根;夏、秋季采藤茎,洗净,晒干。

原形态川西马兜铃草质藤本。根圆柱形。幼枝被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5-4cm,被长柔毛;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2-4cm,先端钝尖,基部心形,上面幼时具白色短毛。花单生,稀2朵聚生叶腋;花梗长2-7cm,常下弯,近中部具小苞片;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长5-10mm,下面被短柔毛;花被管中部急弯向上,下部圆柱形,直径3-8mm,弯曲处至檐部较窄,花被管外被白色长柔毛;檐部近盘状,直径2-3cm,边缘3浅裂,裂片平展,近等大,黄绿色,基部具紫色短条纹,喉部黄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蕊柱基部;子房圆柱形,被长绒毛;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向下延伸,具疣状突起。蒴果长圆柱形,长3-7cm,具6棱。种子倒卵形,背面微凸,腹面微凹。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化学成分根茎和根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及挥发油。马兜铃总酸性成分含量为0.31%。

性味苦;微辛;微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散瘀止血;清热消食。主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痛;腹痛;痢疾;鼻衄;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研末,1-1.5g,开水送,每日2-3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神曲

    《中药大辞典》:神曲药材名称神曲拼音Shén Qū别名六神曲(《本草便读》)。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制法用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各1

  • 柑核

    《中药大辞典》:柑核药材名称柑核拼音Gān Hé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种子。性味苦,温,无毒。归经入心、肝。功能主治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小肠疝气,卵肿偏坠

  • 海月壳

    《中药大辞典》:海月壳药材名称海月壳拼音Hǎi Yuè Ké别名明瓦(《闽中海错疏》),蜊壳丬(《本草从新》)。出处《本草从新》来源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壳。性味《本草从新》:&qu

  • 峨三七

    药材名称峨三七拼音é Sān Qī别名芋儿七(《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肉质直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形态详"竹节三七"条生境分部产四

  • 水塔花叶

    药材名称水塔花叶拼音Shuí Tǎ Huā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梨科植物红苞凤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llbergia pyramidalis Li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多鲜用。

  • 牛耳朵

    药材名称牛耳朵拼音Niú ěr Duo别名石三七、石虎耳(《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的根茎或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根生叶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

  • 凉薯

    药材名称凉薯别名葛薯、地瓜、凉瓜、地萝卜、沙葛、豆薯来源豆科凉薯Pachyrrhizus erosu(L.) Urban,以块根,种子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化学成分含有豆薯皂甙元(Pachy s

  • 鸡脚参

    药材名称鸡脚参拼音Jī Jiǎo Shēn别名化积药、山萝卜、地葫芦、直管花来源唇形科鸡脚参属植物鸡脚参Orthosiphon wulfenioides (Diels)Hand.-Mazz.,以根入药

  • 脾寒草

    《中药大辞典》:脾寒草药材名称脾寒草拼音Pí Hán Cǎo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直立婆婆纳的全草。春、夏间采收。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体具细软毛。茎直立,或下部

  • 多花八角莲

    药材名称多花八角莲拼音Duō Huā Bā Jiǎo Lián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多花八角莲的块茎。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地下茎块状,粗壮。地上茎直立,顶端有毛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