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水案板

水案板

《中药大辞典》:水案板

药材名称水案板

拼音Shuǐ àn Bǎn

别名扫尔得木(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全草。8~10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具红色斑点。茎少分枝。有浮水和沉水两种叶,沉水叶常为叶柄状,线形;浮水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心形或下延于叶柄,叶柄长于叶片。总花梗租短;穗状花序,圆柱形,具较紧密排列的花,黄绿色;雄蕊4:雌蕊4。小核果。

生境分部生于水塘或水田中。分布东北及西藏等地。

性味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解热,利水,止血,补虚,健脾,治结膜炎。牙痛,水肿,黄疸,痔疮,蛔虫病,干血痨,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案板

药材名称水案板

拼音Shuǐ àn Bǎn

英文名Herb of Floatingleaf Pondweed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amogeton natans L.

采收和储藏:8-10月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浮叶眼子菜,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发达,白色,常具红色斑点,多分枝;茎少分枝,直径1-2mm。叶两型;沉水叶常为叶柄状,条形,长10-20cm,宽2-3mm,很少有发育不全的叶片;浮水叶有长柄,卵状长圆至椭圆形,长4-10cm,宽2-4 cm ,先端争尖或钝圆,基部心形或下延于叶柄,全缘叶脉多条;托叶条状披针形,长约5cm,膜质而多脉。穗状花序于茎端腋生;梗长5-10cm,比茎略粗;穗长3-5cm,有较密生的花;花小,花被片4,绿色。小坚果倒卵形,长3-4cm,宽2.5-3mm,外果皮常为灰黄色,背部有脊,侧脊不明显,先端有短喙。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池沼或浅河。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化学成分干全草含钙(0.43-1.38%)、磷与微量的锰。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利水。主目赤肿痛;疮痈肿毒;黄疸;水肿;痔疮出血;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柑根

    《中药大辞典》:油柑根药材名称油柑根拼音Yóu Gān Gēn别名余甘子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小接骨丹

    药材名称小接骨丹拼音Xiǎo Jiē Gǔ Dān别名活血丹、葎叶白蔹、七角白蔹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葎草叶蛇葡萄的根皮。秋季挖根;剥取根皮,晒干或鲜用。原形态落叶木质藤本。小枝光滑或偶有

  • 黄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三七药材名称黄三七拼音Huánɡ Sān Qī别名太白黄连、土黄连[陕西太白山]来源毛茛科黄三七属植物黄三七Souliea vaginata (Maxim.) Fran

  • 杉塔

    药材名称杉塔拼音Shān Tǎ别名杉果、杉树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

  • 紫地榆

    药材名称紫地榆拼音Zǐ Dì Yú别名隔山消、赤地榆来源牻牛儿苗科老鹤草属植物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 Knuth [G. strigosum auct.

  • 大泡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泡通药材名称大泡通拼音Dà Pào Tōnɡ别名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饭包叶、三叉木、豆豉叶、大豆豉叶、牛嗓管、伞把木、大通塔来源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白背鹅掌柴

  • 红田乌草

    药材名称红田乌草拼音Hónɡ Tián Wū Cǎo别名红节节草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苋科植物红莲子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一年生柔弱草本。茎红色

  • 锡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锡叶藤药材名称锡叶藤拼音Xī Yè Ténɡ别名涩叶藤、糙米藤、水车藤来源五桠果科(锡叶藤科)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Lour.)Hoog

  • 矮杨梅皮

    药材名称矮杨梅皮拼音ǎi Yánɡ Méi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剥取根皮和茎皮,

  • 金星蕨

    药材名称金星蕨拼音Jīn Xīnɡ Jué英文名Glandular Parathelypteris别名水蕨菜、白毛蛇、毛毛蛇、篦子草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金星蕨的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