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水白蜡

水白蜡

《中药大辞典》:水白蜡

药材名称水白蜡

拼音Shuǐ Bái Là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小蜡树。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小蜡树,又名:小白蜡树、小叶女贞。

半常绿灌木,高达2米。枝坚硬而开展,小枝及花序均具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近革质,椭圆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5厘米,先端钝,无毛。花无梗,在枝端簇生成长10~20厘米的圆锥状花序,花冠白色,裂片4,与管部等长,药伸出于花冠裂片。核果蓝黑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本植物的树皮(水白蜡树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坡疏林中向阳处。分布江苏、浙江、河南、陕西、湖北、云南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烫伤、外伤。

复方①治烫伤:水白蜡适量,或加迎春花叶各等量。共研细粉,香油调敷患处。

②治外伤:水白蜡、倒板叶、松叶各等量。煎水洗患处。(性味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退烧:用小叶女贞注射液2毫升(相当生药4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2~3天。治疗21例(上感6例,急性扁槐体炎13例,肺炎1例,感染2例),体温多在24小时内下降,白细胞在24~48小时恢复正常,48小时左右咽痛开始减轻。此药的退烧作用快,且不发汗,不同于一般的解热镇痛药。注射中未见毒性反应及副作用,但均诉局部疼痛。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水白蜡

药材名称水白蜡

拼音Shuǐ Bái Là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光叶小蜡树树皮。春、秋季采树皮及叶,晒干备用。

原形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3米。枝条多而短,具黄色卷毛,老枝疏生圆形皮孔。叶对生;近革质;叶片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上面光滑,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疏生圆形斑点;具短柄。圆锥花序顶生;序梗被短柔毛;花白色,具梗;萼略呈钟状;花瓣4,长椭圆形或卵形;雄蕊2;子房2室。浆果状核果,近球形,蓝黑色,基部具宿萼。花期5~7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低山区的路边、林缘、溪边土壤较深厚处。分布四川、广西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降火。治吐血,牙痛,口疮,咽喉痛,湿热黄水痒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接骨木叶

    《中药大辞典》:接骨木叶药材名称接骨木叶拼音Jiē Gǔ Mù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叶片。4~10月均可采收。性味《现代实用中药》:"苦,寒。&q

  • 白带草

    药材名称白带草拼音Bái Dài Cǎo别名雀儿菜、野养菜、米花香荠菜。出处本品系地方性草药,其原植物碎米荠之名始见于《野菜谱》,云:"碎米荠,如布谷,想为民饥天雨粟,官仓一日一开放,造物生生无尽藏,

  • 五指山参叶

    药材名称五指山参叶拼音Wú Zhǐ Shān Shē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箭叶秋葵Abelmoschus sagittifolius (Kurz) Merr.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

  • 午时茶

    药材名称午时茶拼音Wǔ Shí Chá来源加工品。原料:苍术、柴胡、防风、枳实、前胡、山楂、川芎、羌活、陈皮、藿香、六神曲、连翘、甘草、白芷各1两,桔梗、苏叶、厚朴、麦芽各1.5两

  • 灰栒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灰栒子药材名称灰栒子拼音Huī Xún Zǐ来源蔷薇科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以枝、叶及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河北、山西、

  • 菾菜根

    《中药大辞典》:菾菜根药材名称菾菜根拼音Tiàn Cài Gēn别名出莙荙儿、莙荙根(《饮膳正要》)。出处《纲目》来源为藜科植物菾菜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菾菜,又名:糖萝卜。二年生

  • 野香橼花

    药材名称野香橼花拼音Yě Xiānɡ Yuán Huā别名小毛毛花、青刺尖、刺珠、猫胡子花、叶上花。出处野香橼花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曰:"野香橼花,一名小毛毛花,生云南五华山麓,树高近寻,长叶如夹

  • 熊肉

    《中药大辞典》:熊肉药材名称熊肉拼音Xiónɡ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化学成分罐头熊肉(品种未详)含

  • 地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耳草药材名称地耳草拼音Dì ěr Cǎo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

  • 绿段草

    药材名称绿段草拼音Lǜ Duàn Cǎo别名地胆、花花草、彩斑桑勒草、小花草、花叶叶出处绿段草原名地胆,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云:"地胆产大厦岭(今江西、广东交界)。或呼为绿段草。高三寸许,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