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牛奶子

牛奶子

《中药大辞典》:牛奶子

药材名称牛奶子

拼音Niú Nǎi Zǐ

别名阳春子(《植物名实图考》),甜枣、麦粒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湖南药物志》)。

出处《江苏药材志》

来源胡颓子科植物牛奶子根、叶、果实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4米。枝具针刺,小枝带黄褐色,或一部分密被银白色鳞片。叶互生,纸质,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5厘米,先端钝至短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通常卷缩,上面幼时有银白色鳞片或星状毛,老时或脱落,下面有银白色或杂有褐色鳞片;叶柄长5~7毫米.花腋生,黄白色,芳香,外面有鳞片,长约1.2厘米;花被筒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较裂片为长;雄蕊4;花柱疏生白色星状柔毛,果实近球形至卵圆形,长6~8毫米,初有银白色或杂有褐色的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干燥地或河边砂地、灌丛内。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性味酸苦,凉。

《湖南药物志》:"酸苦涩"。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崩带。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喉热。"

②《江苏药材志》:"收敛,止血,止泻。"

③《湖南药物志》:"补脾,散寒解表,消风祛湿,行血活血,利尿。"

④《贵州药植目录》:"根:治麻疹。叶:治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①治水泻:㈠牛奶子根五钱。水煎服。㈡牛奶子果一钱。捣烂,对红糖开水冲服。

②治痢疾:㈠牛奶子根一钱,马齿苋一钱。水煎服。㈡牛奶子叶一钱,大蒜头一小个。水煎服。

③治干咳:牛奶子一两,半夏一钱,沙参五钱。水煎对蜂蜜服。

④治淋症:牛奶子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⑤治崩带:牛奶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煮鸡蛋食。

⑥治乳痈:牛奶子根二两,银花五钱,蒲公英一两。水煎服。(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奶子

药材名称牛奶子

拼音Niú Nǎi Zǐ

英文名Fruit of Autumn Elaeanugs

别名甜枣、麦粒子、夏至蔸、半春子、阳春子、芒珠子、禾了子、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羊奶子、岩麻子、豆子树、天青下白、红米饭、海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

出处出自《江苏药材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叶和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叶、果实,晒干。

原形态牛奶子 落叶灌木,高1-4m。常具刺,刺长1-4cm,幼技密被银白色和少数黄褐色鳞片,有时全被深褐色或锈色鳞片,单叶互生;叶柄长5-7mm;叶纸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8cm,宽1-4cm,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圆形至楔形,边缘常皱卷至波状,上面幼时具银白色鳞片或星状毛,成熟后脱落,下面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花较叶先开放,黄白色,芳香,外被银白色盾形鳞片,常1-7朵簇生于新枝基部;花便白色,长3-6mm,花被筒圆筒状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较裂片为长;雄蕊4,花丝极短,长约为花丝的一半;花柱直立,疏生白色星状柔毛。果实近球形至卵圆形,长5-7mm,幼时绿色,被银白色或有时全被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300m的向阳的林缘、灌丛中、荒坡上和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及辽宁、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湖北、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果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以及多酚类(polyphenols),有机酸(organic acids),缔合鞣质(associated tannins)。叶、茎皮含5-羟色胺(serotonin)。种子油中含脂肪酸和甾醇化合物。

性味味苦;酸;性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利湿解毒。主肺热咳嗽;泄泻;痢疾;淋证;带下;崩漏;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或叶15-30g,果实3-9g。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治喉热。

2.《江苏药材志》:收敛,止血,止泻。

3.《湖南药物志》:补脾,散寒解表,消风祛湿,行血活血,利尿。

4.《贵州药植目录》:根:治麻疹。叶:治疔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半边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苏药材名称半边苏拼音Bàn Biān Sū别名绵穗苏、野鱼香、野苏、大胡麻、天人草来源唇形科半边苏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Hemsl.

  • 止泻木皮

    《中药大辞典》:止泻木皮药材名称止泻木皮拼音Zhǐ Xiè Mù Pí出处《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止泻木的树皮。春、秋采收。原形态乔木,高15米左右。茎暗褐色,

  • 黄蜀葵花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花药材名称黄蜀葵花拼音Huánɡ Shǔ Kuí Huā出处《嘉佑木草》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花朵。夏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原形态黄蜀葵(《香奁集》),又名

  • 芋叶

    《中药大辞典》:芋叶药材名称芋叶拼音Yù Yè别名芋荷(《医林纂要》),芋苗(《青囊杂纂》)。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叶,7~8月采取。原形态详"芋头&qu

  • 泡桐果

    《中药大辞典》:泡桐果药材名称泡桐果拼音Pào Tónɡ Guǒ出处河南医学院《医药科研资料》3:20~32,1972来源为玄参种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果实。化学成分果实含桐酸、脂肪油

  • 蛤仔壳

    药材名称蛤仔壳拼音Há Zǎi Ké出处《东北动物药》来源为帘蛤科动物蛤仔的贝壳。原形态蛤仔,又名:蚬子。贝壳卵圆形,坚厚,膨胀。壳顶稍凸出,稍向前方弯曲,位于背缘的靠前方。小月面

  • 波缘假瘤蕨

    药材名称波缘假瘤蕨拼音Bō Yuán Jiǎ Li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波缘假瘤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matopsis engleri(Luerss.)H.Ito[Pol

  • 满山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满山白药材名称满山白别名小花满山白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毛果杜鹃Rhododendron seniavinii Maxim.,以叶入药。夏秋采叶,晒干。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止咳,

  • 拘那花

    《中药大辞典》:拘那花药材名称拘那花拼音Jū Nà Huā别名九芎(《台湾府志》),苞饭花(《植物名实图考》),九荆(《植物名汇》)。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的花或根。原

  • 猬脑

    《中药大辞典》:猬脑药材名称猬脑拼音Wèi Nǎo出处《纲目》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脑。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化学成分刺猬脑的一般化学成分,参考其他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