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獐骨

獐骨

《中药大辞典》:獐骨

药材名称獐骨

拼音Zhānɡ Gǔ

出处《别录》

来源为鹿科动物骨骼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獐肉"条。

性味甘,温。

①《别录》:"微温。"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日用本草》:"味咸。"

功能主治①《别录》:"主虚损泄精。"

②《日华子本草》:"益精髓,悦颜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

复方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獐骨一具,远志黄芪、芍药、干姜防风茯苓厚朴各三两,当归橘皮甘草独活、芎藭各二两,桂心、生姜各四两。上十五味细切,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二斗,去骨纳药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千金方》獐骨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獐骨

药材名称獐骨

拼音Zhānɡ Gǔ

英文名River deer bone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剥皮,剔肉,取骨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獐,小型鹿类,外表比麋大,重约15kg,体长约1m,四肢粗壮发达,尾甚短,几被臀部的毛所遮盖。雌雄均无角,雄性獠牙显露,侧扁,向下延伸,突出口外。耳中等大,基部有两条软骨质的脊突,顶端较尖。眼前方有狭袋形的眶下腺。鼠蹊部有一对鼠蹊腺,没有跗腺和脚腺。体毛多棕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冬毛长达40mm,呈波形弯曲。幼兽身上有纵行排列的白色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中,不上高山,喜欢在河岸、湖边等湖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丛中生活。以植物为食。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

化学成分骨含胶原(collagen),唾液酸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肽类(peptide),脂类(lipids),氨基酸(amino acids),钙,磷,镁等。

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损;益精髓。主虚损腰酸;滑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或浸酒。

复方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獐骨一具,远志黄芪、芍药、干姜防风茯苓厚朴各三两,当归橘皮甘草独活、芎各二两,桂心、生姜各四两。上十五味细切,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二斗,去骨纳药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千金方》獐骨汤)

各家论述1.《别录》:主虚损泄精。

2.《日华子本草》:益精髓,悦颜色。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绿豆花

    《中药大辞典》:绿豆花药材名称绿豆花拼音Lǜ Dòu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花。功能主治解酒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绿豆花药材名称绿

  • 狍茸

    药材名称狍茸拼音Páo Rónɡ英文名Capreolus's downy别名狍子、狍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狍雄性未骨化的幼角。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reo

  • 大白顶草

    《中药大辞典》:大白顶草药材名称大白顶草拼音Dà Bái Dǐnɡ Cǎ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白顶草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具纵条纹。

  • 蒲圻贝母

    药材名称蒲圻贝母拼音Pú Qí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llariae Puqiensis别名蒲贝、灯笼花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蒲圻贝母Fritllaria p

  • 总状土木香

    药材名称总状土木香拼音Zǒnɡ Zhuànɡ Tǔ Mù Xiānɡ英文名Racemose triula Root别名臧木香、玛奴(藏语)。来源为菊科植物总状土木香Inula ra

  • 乌毛蕨贯众

    药材名称乌毛蕨贯众拼音Wū Máo Jué Guàn Zhònɡ别名青蕨倪、大英雄、大蕨锯草、铁蕨、黑蕨猫、铁蕨黑蕨猫、黑狗脊、龙船蕨、大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

  • 茅栗根

    药材名称茅栗根拼音Máo Lì Gēn出处1.茅栗,《蜀本草》:“《图经》云:茅栗似板栗而细,其树虽小,然叶与诸栗不殊,春生,夏花,秋实,冬枯。今所在有之。”2.《纲目》谓:“栗,小如指顶者为茅栗,即

  • 黄唇鱼鳞

    药材名称黄唇鱼鳞拼音Huánɡ Chún Yú Lín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黄唇鱼的鳞片。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haba flavolabiata采收和储藏:捕后,刮取鳞片,晒干。原形态黄唇鱼

  • 风气草

    《中药大辞典》:风气草药材名称风气草拼音Fēnɡ Qì Cǎo别名汗苏麻(《贵州民间药物》),仁皂刺、乳痈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菊科植物下田菊的全草。秋季采收。原

  • 粉苞苣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苞苣药材名称粉苞苣拼音Fěn Bāo Jù别名杂赤咸巴[西藏]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细叶苦荬菜Ixeris gracilis Stebb.[Lactuca grac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