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白皮柯

白皮柯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柯

药材名称白皮柯

拼音Bái Pí Kē

别名白栎、野槟榔

来源壳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顺气消食,健胃杀虫。主治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皮柯

药材名称白皮柯

拼音Bái Pí Kē

别名槟榔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滇石栎的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hocarpus dealbatus (Hook.f.et Thoms.)Rehd.[Quercus dealhetus Hook.f.et Thoms.]

采收和储藏:4-5月采收花序,晾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5-10(-25)m。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不裂,内皮淡红褐色。小枝密生灰黄色细绒毛。叶互生;叶柄长8-20mm;叶片近革质,卵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14cm,宽2.5一5cm,先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缘,老叶上面沿中脉疏被短毛或无毛,叶下面密被苍灰或灰白色蜡质鳞秕,侧脉9-12对。雄花序排成圆锥状,长5-10cm;雌花序常生于雄花序下部,长10-15cm,有时基部有少数簇生的雄花。果序长10-20cm,果密集,壳斗扁球形,包围坚果2/3-3/4,直径1-1.5cm,高0.5-lcm,苞片三角形,和壳斗贴生,先端和壳斗分离;坚果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1.6cm,高0.9-1.5cm,先端隆起,有灰黄色细绒毛,果脐隆起,大于果实基部,约为果高的1/4。花期8-10月,果期翌年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3500m的山坡温、湿密林中,常与栲属、栎属及石栎属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涩;性温

功能主治消食;杀虫。主食积腹胀;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川贝母

    《中国药典》:川贝母药材名称川贝母拼音Chuān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别名贝母、川贝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 勒马回

    药材名称勒马回别名斩龙剑、蜈蚣草、追风草、一支香来源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 ex Link subsp. Dilatata (Nakai et

  • 接骨木根

    《中药大辞典》:接骨木根药材名称接骨木根拼音Jiē Gǔ Mù Gē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根或根皮。9~10月采挖。洗净,晒干。性味①《分类草药性》:"甘,平,

  • 蜂房

    药材名称蜂房拼音Fēnɡ Fánɡ英文名NIDUS VESPAE别名露蜂房、马蜂窝、蜂巢、野蜂窝、黄蜂窝、百穿之巢来源本品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 (DeGe

  • 九节莲

    药材名称九节莲别名光叶崖爬藤、红五加、五爪龙、走游草、毛五加、藤五甲、上树蜈蚣、五加皮、铜丝绊、钝叶崖爬藤来源葡萄科九节莲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

  • 刺玫果

    药材名称刺玫果拼音Cì Méi Guǒ英文名Dahurian Rose Fruit, Fruit of Dahurian Rose别名刺莓果、刺木果出处出自《黑龙江中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

  • 大红花点地梅

    药材名称大红花点地梅拼音Dà Hónɡ Huā Diǎn Dì Méi别名点地梅、绿棱点地梅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景天点地梅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bulleyanaG.

  • 东北延胡索

    《中药大辞典》:东北延胡索药材名称东北延胡索拼音Dōnɡ Běi Yán Hú Suǒ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Amurensis别名土元胡来源为罂粟科植物东北延胡索

  • 毛鬼头伞

    药材名称毛鬼头伞别名鸡腿蘑、鬼盖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毛鬼头伞Coprinus comatus (Muell. ex Fr.) S. F. Gray,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秋三季雨后,

  • 红铧头草

    药材名称红铧头草拼音Hónɡ Huá Tóu Cǎo别名走边疆、鸡腿菜、鸡蹬腿、胡森堇菜、鵏鸽腿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鸡腿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acuminata Led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