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花坚荚树

白花坚荚树

药材名称白花坚荚树

拼音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

别名坚荚树

出处救荒本草》载有坚荚树,云:"生辉县太行山谷中,其树枝干坚劲,可以作棒。皮色乌黑,对分枝叉。叶亦对生,叶似拐枣叶而大,微薄,其色淡绿;又似土栾叶,极大而光泽。开黄花,结小红子。其叶味苦,采嫩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美国植物分类专家 A.Henry于1888年首先将其考定为忍冬科的 Viburnum sempervirens K.Koch,以前我国学者也继承了 Henry的结论。 但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常绿荚蒾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semperuirens D. Doch.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荚蒾常绿灌木,高可达4m。树皮褐色,当年生枝淡黄色或灰褐色,四角状,去年生枝变紫褐色或灰褐色,近圆柱状。叶对生;叶柄长5-15mm,带红紫色;叶片革质,叶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有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4-12cm,宽2.5-5cm,先央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至钝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至钝形,有时稍圆,全缘或上部具少数浅齿,上面有沟泽,下面有微细褐色腺点,侧脉3-4(-5)对,最下一对伸长而多少呈离基3出脉状,上面深凹陷,下面明显凸起。复伞形聚伞花序顶生,直径3-5cm;总花梗很短,第1级辐射枝5条,花生于第3-4级辐射枝上;萼筒筒状倒圆锥形,长约1mm,萼檐具5微齿;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4mm;雄蕊5,稍高出花冠;花柱稍高出萼齿。核果红色,近于形或卵状,长约8mm;核扁圆形,腹面凹陷,背面凸起。花期5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等。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续伤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篦梳剑

    《全国中草药汇编》:篦梳剑药材名称篦梳剑拼音Bì Shū Jiàn别名闩门草、矛叶蹄盖蕨、小石剑、蛇轮草来源蕨类蹄盖蕨科矛叶蹄盖蕨Diplazium lanceum (Thunb.

  • 盐肤木

    药材名称盐肤木拼音Yán Fū Mù别名盐霜柏、盐酸木、敷烟树、蒲连盐、老公担盐、五倍子树来源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以根、叶入药。根全年可采,夏秋

  • 泡囊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泡囊草药材名称泡囊草拼音Pào Nánɡ Cǎo来源茄科泡囊草Physochlaina physalioides (L.)G. Don,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

  • 臭牡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牡丹药材名称臭牡丹拼音Chòu Mǔ Dān别名矮桐子、大红花、臭枫根、臭八宝、臭芙蓉、矮脚桐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m bungei Ste

  • 地浆

    《中药大辞典》:地浆药材名称地浆拼音Dì Jiānɡ别名土浆(陶弘景),地浆水(《会约医镜》)。出处《本草经集注》制法掘黄土地作坎,深约二尺许,灌水,搅混,俟其沉淀,取上面清液,即为地浆水。

  • 游草

    《中药大辞典》:游草药材名称游草拼音Yóu Cǎo别名田中游草(《分类草药性》),蓉草(《广州植物志》),西游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牛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禾本

  • 毛嘴签

    药材名称毛嘴签别名烧伤藤、节节藤来源鼠李科毛嘴签Gouanja javanica Miq.,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性味微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烧烫伤:鲜

  • 大瓦韦

    药材名称大瓦韦拼音Dà Wǎ Wéi别名金星凤尾草、凤尾金星、岩巫散、观音旗、黄瓦韦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大瓦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macrosphaerus(Bak

  • 拳参

    《中国药典》:拳参药材名称拳参拼音Quán Shēn英文名RHIZOMA BISTORTAE别名紫参、草河车、刀剪药、铜罗、虾参、地虾、山虾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

  • 红曲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曲药材名称红曲拼音Hónɡ Qū别名红曲霉、紫红曲霉、红大米、红糟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曲霉目曲霉科红曲Monascus purpureus Went.,以菌丝体及孢子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