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白鬼笔

白鬼笔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鬼笔

药材名称白鬼笔

别名鬼笔鬼笔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鬼笔鬼笔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药。

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林内地上。分布于山西、山东、安徽、广东。

炮制采摘后切去粘臭的菌盖,用水冲洗干净至无臭气,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活血,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痛。

用法用量鲜品6两,浸泡在5两白酒(或五加皮酒)内,10日后服用,每服3~5钱,日服2次,干品用量为鲜品的1/10。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鬼笔

药材名称白鬼笔

拼音Bái Guǐ Bǐ

别名鬼笔鬼笔菌、竹下菌、竹菌、无裙荪

来源药材基源:为鬼笔科真菌白鬼笔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去泥土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菌蕾球形,径4-6cm。白色,成熟后表面有裂纹。菌盖钟形,褐色,圆盘状,中央有穿孔,周围有深凹的网和凸脊络。表面有粘而臭的孢体。菌体白色,圆柱形,海面质,中空。长8-12,径1.5-2.5cm。孢子透明,光滑,椭圆形,(3.5-4.5)μm×(1.5-2.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竹林下、林缘、草地、菜园地等有腐殖质的环境。有时也见于火烧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子实体含麦甾醇(ergosterol),糖醛酸聚糖(glycuronan),甲醛(ergosterol),乙醛(acetaldehyde),苯乙醛(phenylacetadehyde),苯基巴豆油醛(phenycroton-aldehyde),,甲基硫醇(methylmercaptan),硫化氢(hydrosul-furic acid),二氢查耳酮(dihydrochalcone),***(phenylacetie 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酸(propionic acid).

性味甘;淡;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苞叶千斤拔叶

    药材名称大苞叶千斤拔叶拼音Dà Bāo Yè Qiān Jīn Bá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外伤,煎水洗.使伤口不易化脓,

  • 油茶根皮

    药材名称油茶根皮拼音Yóu Chá Gēn Pí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收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茶子心&qu

  • 土沉香

    药材名称土沉香拼音Tǔ Chén Xiānɡ别名沉香[广东]、白木香、芫香、六麻树、女儿香、芽香树来源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以含树脂

  • 海南虎皮楠

    药材名称海南虎皮楠来源交让木科海南虎皮楠Daphniphyllum paxianum Rosent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江西、广东、广西。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感冒发热

  • 岩莴苣

    《中药大辞典》:岩莴苣药材名称岩莴苣拼音Yán Wō Jù别名锈草、岩枇杷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岩莴苣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生叶4~6枚,有肉质叶柄

  • 马唐

    《中药大辞典》:马唐药材名称马唐拼音Mǎ Tánɡ别名羊麻、羊粟(《别录》),马饭(《本草拾遗》)。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马唐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秆广展、分枝

  • 地浆

    《中药大辞典》:地浆药材名称地浆拼音Dì Jiānɡ别名土浆(陶弘景),地浆水(《会约医镜》)。出处《本草经集注》制法掘黄土地作坎,深约二尺许,灌水,搅混,俟其沉淀,取上面清液,即为地浆水。

  • 山半夏

    药材名称山半夏拼音Shān Bàn Xià别名土半夏、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马蹄跌打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马蹄犁头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trilobatum(L.)S

  • 冬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冬凌草药材名称冬凌草别名冰凌花、冰凌草、六月令、山荏、破血丹、明镜草、彩花草、山香草、雪花草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 (Hamst.) C.

  • 灵芝草

    药材名称灵芝草拼音Línɡ Zhī Cǎo别名三秀(《楚辞》),茵、芝(《尔雅》)。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秋季采取。原形态①紫芝(《本经》),又名:木芝(《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