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石枣

石枣

药材名称石枣

拼音Shí Zǎo

别名石豆、岩豆(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金枣、石米(《陕西中草药》),独叶岩珠、鸭舌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兰科植物石豆兰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泥土及杂质,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常绿匍匐小草本。气生根须状,白色。根茎纤细,横生,具节,节上着生假鳞茎,绿色,小形,卵圆状,具棱。每个假鳞茎顶部生叶1片,狭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5~3厘米,先端微缺,中脉凹下,全缘。伞形花序由假鳞茎基部抽出,具细总梗,有花4~6朵;花淡黄色。蒴果卵形。花期6~8月。

生境分部生于悬崖阴湿处,也附生于树干上。分布陕西、浙江、福建、四川等地。

性味甘辛,凉。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甘辛,寒。"

②《陕西中草药》:"甘淡,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凉血活血。治高热惊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关节肿痛,痈肿,咽痛,跌打损伤。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滋阴降火,清热利湿。治高热惊风,白喉,口腔炎,牙痛,乳痈,背痈,风湿痹痛。"

②《陕西中草药》:"活血舒筋,补阴助阳。治半身木遂,四肢瘫痪,风湿麻木,刀伤,跌打损伤,汤、火烫伤,劳伤,小儿高烧抽风,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小儿惊风,角弓反张:鲜石豆兰一两,水煎服。

②治风热咽痛,实火头痛:鲜石豆兰一至二两。水煎服。

③治关节肿痛:鲜石豆兰二至四两,金银花藤一两,猪蹄一个,黄酒四两。水炖服。

④治乳痈:鲜石豆兰捣烂敷患处,另用鲜全草二两,烧酒一至二两。隔汤炖,分二次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劳伤:石枣一至二两,泡入一斤白酒中,每早、晚各服药酒一至二酒盅;或石枣、石豇豆各五钱,泡酒服。(《陕西中草药》)

③治刀伤:石枣适量,研粉,开水调敷伤处。(《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杄木

    药材名称杄木拼音Qiān Mù别名杄、红杄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七,木类,云:“杄木,山西山中极多。树亭亭直上,叶如栝松而肥软,又似杉木而叶短柔。山西架木皆用之,与南方杉木同。&hell

  • 白毛夏枯草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药材名称白毛夏枯草拼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别名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

  • 桑柴灰

    《中药大辞典》:桑柴灰药材名称桑柴灰拼音Sānɡ Chái Huī别名桑灰(《补缺肘后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木材所烧成的灰。性味《唐本草》:"味辛,寒,有小毒。&

  • 鸡骨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骨香药材名称鸡骨香拼音Jī Gǔ Xiānɡ别名鸡脚香、矮脚猪、黄牛香、驳骨消、滚地龙、透地龙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 蝲蛄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蝲蛄石药材名称蝲蛄石拼音Là Gū Shí别名东北蝲蛄[东北螯虾]、蝲蛄来源甲壳纲蝲蛄科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 (Pallas);朝鲜

  • 绿豆芽

    《中药大辞典》:绿豆芽药材名称绿豆芽拼音Lǜ Dòu Yá别名豆芽菜(《本草汇言》)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性味甘,寒。①《纲目》:"甘,

  • 太白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米药材名称太白米拼音Tài Bái Mǐ别名假百合来源为百合科假百合属植物假百合Notholirion hyacinthinum (Wils.)Stapf以

  • 樗叶

    《中药大辞典》:樗叶药材名称樗叶拼音Chū Yè别名樗木叶(《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叶。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纲目》:"苦

  • 防己

    《中国药典》:防己药材名称防己拼音Fánɡ Jǐ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

  • 小叶罗汉松

    药材名称小叶罗汉松别名短叶土杉、小叶土杉来源罗汉松科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 var. maki (Sieb. et Zucc.)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