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缅枣

缅枣

《中药大辞典》:缅枣

药材名称缅枣

拼音Miǎn Zǎo

别名酸枣(《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鼠李科植物缅枣树皮。秋季采集。除去外皮,晒干。

原形态缅枣,又名:滇刺枣。

常绿小乔木,高3~6米。树皮粗糙,带红灰色;小枝有短柔毛,并具反曲的棘刺。叶互生,长椭圆状卵形,长3.5~7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稍偏斜,主脉3条,边缘有细锯齿,上面光绿色,下面密生黄白色绒毛;叶柄长约1厘米,被柔毛。短聚伞花序腋生,花小,直径约4毫米,短梗,萼筒及裂片密被黄柔毛,宿存:花瓣5,黄色;雄蕊5:于房上位,2室,与花盘不愈合。核果近球形,长2~3厘米,径1~2厘米,红色,果梗长5~7毫米,有短柔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林边、路旁、山坡疏林中。分布于云南。

化学成分树皮含多肽生物碱:滇刺枣碱A、滇刺枣碱B、安木非宾碱D、药炭鼠李叶碱。

药理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显着兴奋作用;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能舒张血管;麻醉狗静脉注射能降低血压。对离体豚鼠回肠及蟾蜍腹直肌无明显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前述煎剂1克/只,2只鼠于24小时内全部死亡。

性味涩微苦,平。

功能主治消炎,生肌。治烧伤、烫伤。

复方治烧伤、烫伤:缅枣树皮50~60%酒精浸出液,外涂伤部,第一日涂四次(干后再涂),以后每日一次,不须包扎。(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备注果实可食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缅枣

药材名称缅枣

拼音Miǎn Zǎo

英文名Bark of Indian Jujube

别名西西果、酸枣、马典西西果。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缅枣的树皮及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iphus mauritiana La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树皮,除去外皮,晒干。果实成熟后采,晒干。

原形态滇刺枣 常绿小乔木,高3-6m。树皮粗糙,红灰色。小枝有短柔毛,老枝紫红色,有2个托叶刺,1个斜上,另1个钩状下弯。叶互生;叶柄长约1cm,被柔毛;叶片纸质,卵形,长圆状椭圆形,长2.5-6cm,宽1.5-4.5cm,先端圆,稀锐尖,基部近圆形,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有光泽,下面被黄白色绒毛;基生3出脉。短聚伞花序腋生,花黄绿色,两性,直径约4mm,短梗,萼筒和裂片密被黄柔毛,宿存;花瓣5,长圆状匙形,绿黄色,基部具爪;雄蕊5,与花瓣近等长;花盘厚,肉质,10裂,中央凹陷;子房上位,球形,2室,花柱2浅裂或半裂。核果长圆形或球形,长1-1.2cm,径约1cm,橙色或红色,熟时变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果梗长5-7mm,被短柔毛,种子1-2颗;中果皮薄,木栓质,内果皮厚,硬革质。种子宽而扁,长6-7mm,红褐色,有光泽。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丘陵、河边湿润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福建、台湾、海南有栽培。

化学成分树皮含多肽生物碱:滇刺枣碱(maurtin)A、B,安木非宾碱(amphibine)D,欧鼠李叶碱(frangufoline)。

药理作用1. 兴奋子宫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显着兴奋作用;2. 舒张血管作用: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能舒张血 管;麻醉狗静脉注射能降低血压。对离体豚鼠回肠及蟾蜍腹直肌无明显作用。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 前述煎剂1g/只,2只鼠于24小时内全部死亡。

性味味涩;微苦;凉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消热止痛;收敛止泻。主烧烫伤;咽喉痛;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浸酒涂。

复方治烧伤、烫伤:缅枣树皮50~60%酒精浸出液,外涂伤部,第一日涂四次(干后再 涂),以后每日一次,不须包扎。(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斑竹根

    《中药大辞典》:斑竹根药材名称斑竹根拼音Bān Zhú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根茎及根。9~10月挖根及根茎,晒干。原形态刚竹(《竹谱详录》),又名:台竹、鬼角竹、钢铁

  • 薅田藨

    《中药大辞典》:薅田藨药材名称薅田藨拼音Hāo Tián Pāo别名藨(《尔雅》),蛇泡竻、黑龙骨(《生草药性备要》),三月泡(《辰溪县志》),红梅消、红琐梅、过江龙、倒筑伞(《植物名实图考

  • 东当归

    药材名称东当归拼音Dōnɡ Dānɡ Guī别名当归、延边当早归、朝鲜当归、大和当归、日本当归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东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acutiloba(Sieb.

  • 蟛蜞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蟛蜞菊药材名称蟛蜞菊拼音Pénɡ Qí Jú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

  • 鹄绒毛

    《中药大辞典》:鹄绒毛药材名称鹄绒毛拼音Hú Rónɡ Máo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绒毛。原形态形态详"鹄油"条。功能主治汪颖《食

  • 石草鞋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草鞋药材名称石草鞋拼音Shí Cǎo Xié别名铁草鞋、铁足板来源萝藦科香花球兰Hoya lyi Lev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

  • 西河柳

    《中国药典》:西河柳药材名称西河柳拼音Xī Hé Liǔ英文名CACUMEN TAMARICIS别名怪柳、赤怪柳、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红筋柳来源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

  • 橘白

    《中药大辞典》:橘白药材名称橘白拼音Jú Bái出处《本草便读》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果皮的白色内层部分。选取新鲜的橘皮、用刀扦去外层红皮(即橘红)后,取内层的白皮,

  • 三楞草

    《中药大辞典》:三楞草药材名称三楞草拼音Sān Lénɡ Cǎo别名三轮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8~9月抽穗时采收。

  • 豆列当

    药材名称豆列当拼音Dòu Liè D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豆列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nagettaea labiata H. Smi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