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羊角藤

羊角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藤

药材名称羊角藤

拼音Yánɡ Jiǎo Ténɡ

别名乌苑藤、巴戟天[福建]

来源茜草巴戟天(羊角藤)属植物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风湿关节痛;叶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羊角藤

药材名称羊角藤

拼音Yánɡ Jiǎo Ténɡ

别名白面麻、红头根、山八角(《广西药植名录》),穿骨虫、放筋藤、牛的藤(《福建中草药》)。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茜草科植物羊角藤根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蔓状或攀援灌木。枝细长,节间长。叶对生,有柄,矩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4~12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狭,上面秃净或稍粗糙,下面秃净或被柔毛;托叶膜质,鞘状,长2~5毫米。头状花序4~8个合成顶生、无梗、伞形花丛;每一头状花序有花6~12朵,花序柄长13~26毫米;花白色,无柄;萼片短,截形;花冠高脚碟状,长不及5毫米,4裂;雄蕊4,花丝短;花柱细,具有2柱头。复生球状浆果,直径10~15毫米。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林缘小树丛中。分布福建、广东、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及茎中含以下葸醌:2-羟基蒽醌、茜素、茜素-1-甲醚、茜黄、茜黄-1-甲醚、紫黄茜素、茜素-2-甲醚、1-羟基-2-甲基蒽醌、2-甲基蒽醌及1-甲氧基-2-甲基蒽醌。根还含茜草色素、光泽汀以及茜黄与茜黄-1-甲醚的甙。

茎和叶还台豆甾醇,β-谷甾醇及熊果酸。

性味《福建中草药》:"根:辛微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治关节肿痛,肾虚腰痛。

①《广西药植名录》:"根:祛风湿,消肿,去毒。"

②《福建中草药》:"根皮:祛风湿,暖肾气。"

用法用量内服:水酒煎,1~2两。

复方①治肾虚腰痛:羊角藤干根皮五钱至一两,酌加猪骨。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关节风湿痛:羊角藤干根一至二两。酒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羊角藤

药材名称羊角藤

拼音Yánɡ Jiǎo Ténɡ

英文名Common Indianmulberry, Root of Common Indianmulberry

别名巴戟、白面麻、红头根、山八角、穿骨虫、放筋藤、牛的藤、鸡眼藤、三角藤、猫红藤、黑风藤鳝鱼藤、湘巴戟、乌藤、百眼藤、鸟泥藤、圹羊扭、羊角扭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羊角藤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umbellat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羊角藤,攀援灌木。无毛或幼枝的稍被柔毛。叶薄革质对策 ;叶柄长6-10mm;托叶膜质,长2-5mm;叶片形状各式,通常长圆状披针形,长5-8(-12)cm,宽1..5-3.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侧脉5-7对。花序顶生,伞形花序式排列,通常由6个小头状花序组成,每个小头状花序直径6-8mm,有花6-12朵;总花梗长5-12mm;萼简半球形,长0.8-1mm,先端平截或不明显齿裂;花冠白色,4裂,几达基部,裂片狭长圆形,长3-3.2mm,先端稍钝而内弯;雄蕊4,聚合果扁球形或近肾形,直径8-12mm,熟时红色,有槽纹。花期5-7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至东南部。

性状性状鉴别 根多呈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0.8-2.0cm。根皮呈不规则片状、槽状或卷简状。外表面化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皱纹或较粗的纵皱纹,具少数横缢纹,有的皮部断裂而露出粗糙木部,形成长短不等的节。质坚硬,柴性,易折断,断面呈颗粒状,皮部较薄,内表面浅灰紫色,木部粗而脆,直径0.5-1.4cm,约占直径60%-70%。无臭,味淡微甜。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草酸钙针晶衡少。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有石细胞或石细胞群散在,木质部发达,全部木化;导管类圆形,直径约100μm。

粉末特征:棕黄色。①石细胞较多,单个散在或成群,黄色或淡黄色,呈长方形、我角形,个别纤维状,直径17-112μm,壁厚8-40μm,长至140μm。孔沟弯贡或斜向,有的末端分叉,有的层纹细密。②草酸钙针晶束纤细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栓内层细胞及薄壁细胞中,长48-72μm。③木栓细胞成片,淡黄色,表面观呈多角形,壁稍厚。

化学成分羊角藤根和茎中主要含蒽醌类(an-thraquinones)化合物;2-羟基蒽醌(2-hydroxy anthraquinone),茜草素(alizarin),茜草素-1-甲醚(alizarin-1-methyl ether)甲基异茜草素(rubiadin),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rubiadin-1-methyl ether),黄紫茜素(xanthopupurin),茜草素-2-甲醚(alizarin-2-methyl ether),1-羟基-2-甲基蒽醌(1-hydroxy-2-methyl anthraquinone)。2-甲基蒽醌(2-methyl anthraquinone),2-甲氧基蒽醌(2-methoxy anthraquinone),1-甲氧基-2-甲基蒽醌(1-methoxy-2methyl an-thraquinone),茜草色素(munjistin),光泽定(lucidin)。还含有甙类(glycosides);甲基异茜草葡萄糖甙(rubiadin-glycoside)和1-甲醚甲基异茜草葡萄糖甙(1-methyl ether-rubiadin-glycoside)茎和叶还含有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熊果酸(ursolic acid)。此外茎中还含鸢尾醌(tectoquinone)。

性味辛;微甘;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补肾止血。主湿关节痛;肾虚腰痛;阳痿;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根:祛风湿,消肿,去毒。

2.《福建中草药》:根皮:祛风湿,暖肾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吉利子树

    药材名称吉利子树拼音Jí Lì Zǐ Shù英文名Root of Bilobed Grewia别名急糜子科、铜箍散、扁担木、孩子儿拳头、荀妃麻、棉筋条、二裂解宝叶、月亮皮、葛马麻、哨儿菜、圪柏麻葛荆麻

  • 络石藤

    《中国药典》:络石藤药材名称络石藤拼音Luò Shí Ténɡ英文名CAULIS TRACHELOSPERMI来源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

  • 伸筋草

    《中国药典》:伸筋草药材名称伸筋草拼音Shēn Jīn Cǎo英文名HERBA LYCOPODII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来源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

  • 木鳖子

    《中国药典》:木鳖子药材名称木鳖子拼音Mù Biē Zǐ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Spreng. 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

  • 云母石

    药材名称云母石拼音Yún Mǔ Shí别名白云母、银精石来源天然白云母矿石。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镇静,止血。用于心悸失眠,咯血,吐血。外用治创伤出血。用法用量3~4钱。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云南鸡矢藤

    药材名称云南鸡矢藤别名毛叶黄药、狗屁藤、臭屁藤来源茜草科云南鸡矢藤Paederia yunnanensis (Levl.) 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贵州。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消

  • 唐松草

    药材名称唐松草拼音Tánɡ Sōnɡ Cǎo别名白蓬草、草黄连、马尾连、土黄连出处《晶珠本草》记载:吉合觉清热解毒。《如意宝树》记载:吉合觉清热,治疫疽。《形态比喻》记载:吉合觉为消炎药之王,生长在阳

  • 苏木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苏木蓝药材名称苏木蓝拼音Sū Mù Lán别名山豆根[贵州]、木蓝叉来源为豆科木蓝属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 Craib,以根入药。秋季

  • 大红青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红青菜药材名称大红青菜别名野青菜、天青地红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以全草及根入药。6~8月采集全草,晒干;8~9月

  • 方解石

    《中药大辞典》:方解石药材名称方解石拼音Fānɡ Jiě Shí别名黄石(《别录》)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的矿石。采得后除去泥土杂石。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为菱面体,也有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