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羊踯躅根

羊踯躅根

《中药大辞典》:羊踯躅根

药材名称羊踯躅根

拼音Yánɡ Zhí Zhú Gēn

别名山芝麻根(《梁侯瀛集验良方》),巴山虎(《百草镜》),闹羊花根(《纲目拾遗》)。

出处《纲目》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闹羊花"条。

性味《中医药实验研究》:"有毒。"

归经本草新编》:"入脾经。"

功能主治驱风,除湿,消肿,止痛。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痔漏,癣疮。

《纲目拾遗》:"追风,定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煎水熏洗或涂搽。

复方①治痛风走注:黄踯躅根一把,糯米一盏,黑豆半盏。酒、水各一碗煎,徐徐服,大吐大泄,一服便能动。(傅滋《医学集成》)

②治坐骨神经痛:羊踯躅根一钱(去外皮),土牛膝二两,威灵仙、六月霜根各一两。水煎,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关节风痛:羊踯躅根一钱,土牛膝、大血藤白茅根各三至四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痔漏不可刀针挂线,及服药丸散:闹羊花根捶碎,煎汤放罐内,置桶中,盖上挖一孔,对痔坐定,熏之。汤冷,复热之再熏。其管触药气,自渐渐溃烂不堪。熏半月,重者一月。切不可洗。(《纲目拾遗》熏痔漏方)

⑤治中暑,中寒,中风不语,牙关紧闭,急慢惊风,小儿筋抽:鹅不食草并子一两,南星、半夏藜芦漏芦、牙皂、闹羊花子、闹羊花根各一钱。俱晒燥,磨极细末。将药吸入鼻内,喷嚏来,立时苏醒;亦可用阴阳水,调服二、三分。(《行箧检秘》神妙草头痧药)

⑥治两腮红肿:百合一个,山芝麻根(去皮)、贝母、元明粉各一钱,银朱七分。加白面调敷。(《梁侯瀛集验良方》)

⑦治鱼口便毒:羊踯躅根一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癣:羊踯躅根四两,水一斤,煎成四两,加醋一两,外搽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羊踯躅根

药材名称羊踯躅根

拼音Yánɡ Zhí Zhú Gēn

别名山芝麻根巴山虎闹羊花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molle(Bl.)G.Den[ Rsinense(Lodd.)Swee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2m。老枝光滑,无毛,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及刚毛。花芽卵圆形,鳞片9-12片,阔卵形。单叶互生;叶柄短,长2-6mm;叶片纸质,常簇生于枝顶,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睫毛,两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多数排列成短总状伞形花序,顶生,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萼小,5裂,半圆形,宿存,被稀疏细毛;花冠宽钟状,金黄色,先端5裂,裂片椭圆形至卵形,上面1片较大,有淡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花药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无毛长于雄蕊,柱头头状。蒴果长椭圆形,长达2.5cm,熟时深褐色,具细柔毛和疏刚毛,胞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灰棕色,扁卵形,边缘有薄膜翅。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石缝、灌丛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性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驱风除湿;化痰止咳;散瘀止痛。主风寒湿痹;痛风;咳嗽;跌打肿痛;痔漏;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涂擦。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追风,定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花点草

    药材名称花点草拼音Huā Diǎn Cǎo别名幼油草来源荨麻科花点草属植物花点草Nanocnide japonica Blume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性味酸,温。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止血。用于咳嗽,咯

  • 红花酢浆草

    药材名称红花酢浆草拼音Hónɡ Huā Zuò Jiānɡ Cǎo别名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来源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O. m

  • 狭叶荨麻

    药材名称狭叶荨麻别名螫麻子、小荨麻、哈拉海来源荨麻科荨麻属植物狭叶荨麻Urtica angustifolia Fisc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消

  • 猪殃殃

    药材名称猪殃殃别名拉拉藤、锯锯藤、细叶茜草、锯子草、小锯子草、活血草、小禾镰草、锯耳草来源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 var. tenerum (Gren. et Go

  • 大麦

    《中药大辞典》:大麦药材名称大麦拼音Dà Mài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

  • 红线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线麻药材名称红线麻拼音Hónɡ Xiàn Má别名山苎麻、红头麻、蝎子草、苛麻、大序艾麻来源荨麻科红线麻Laportea macrostachya

  • 百花锦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花锦蛇药材名称百花锦蛇别名金钱白花蛇[广西]来源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Boettger) 的初生幼蛇加工环绕成圆盘状者。功能主治搜风胜湿,

  • 海螺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螺药材名称海螺拼音Hǎi Luó别名瓷螺、交螺、海窝窝、海牛牛来源骨螺科动物红螺Rapana thomasiana Crosse的贝壳。洗净晒干。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制

  • 方儿茶

    药材名称方儿茶拼音Fānɡ ér Chá别名棕儿茶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带叶嫩枝煎汁浓缩而成的干浸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ncaria gambier Roxb.原形态儿茶钩藤,常绿藤本

  • 鹅管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鹅管石药材名称鹅管石拼音é Guǎn Shí来源为海产腔肠动物树珊瑚科的栎珊瑚Balanophyllia sp.以石灰质骨骼入药。全年可采集,敲去杂石部分取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