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蓝花茶

蓝花茶

药材名称蓝花茶

拼音Lán Huā Chá

别名饿死鬼、吃不饱草、蓝花菜、山狼毒白沙蒿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蒙古莸的嫩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mongholica Bgune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蒙古莸 ,落叶小灌木,高30-150cm。常自基部分枝,枝圆柱形,嫩时紫褐色,有毛,老时毛渐脱落。单叶对生;叶柄短,长约3mm;叶片厚纸质,线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长0.8-4cm,宽2-7mm,全缘,稀具疏齿,表面深绿色,稍被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聚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长约3mm,深5裂,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1.5mm,外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花冠蓝紫色,长约1cm,外面被短毛,5裂,下唇中裂片较长大,边缘流苏状,花冠管长约5mm,管内喉部有细长柔毛;雄蕊4,近等长,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长圆形,无毛。蒴果椭圆状球形,无毛,果瓣具翅。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500m的干旱坡地、沙丘、荒野及干旱碱质土壤。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茎枝圆柱形,稍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4mm,表面紫褐色,有细纵纹及灰绿色叶痕。叶多脱落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4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淡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短绒毛;叶柄长约3mm,可见腋生聚伞花序,花皱缩成团,暗紫色。叶、花揉搓后有香气,味稍苦。

化学成分蓝花茶含有次内酰亚胺-7-葡萄糖甙(hypo-lactin-7-glucoside), 38种萜烯碳氢化合物(terpene hydrocar-bons)。

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理气消食;利水消肿。主饮食不消;脘腹胀满;浮肿;小便不利;风湿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船花根

    《中药大辞典》:龙船花根药材名称龙船花根拼音Lónɡ Chuán Huā Gēn别名红缨花树根(《广东中医》4(9):378,1959)。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根。性味广

  • 石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花药材名称石花拼音Shí Huā别名石衣、梅藓来源地衣类梅花衣科梅花衣属植物藻纹梅花衣Parmelia saxatilis Ach.,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晒干,生用

  • 窃衣

    《全国中草药汇编》:窃衣药材名称窃衣别名鹤虱[华南]、粘粘草、破子衣来源伞形科窃衣属植物窃衣Torilis japonica (Houtt.) DC. [Torilis anthriscus (L.)

  • 尖苞柊叶根

    药材名称尖苞柊叶根拼音Jiān Bāo Zhōnɡ Yè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竹芋科植物尖苞柊叶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rynium placentarium(Lour.)Merr.[Phy

  • 海鲶

    药材名称海鲶拼音Hǎi Nián别名骨仔、油松、骨鱼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鲶科动物中华海鲶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us sinensis Lacepede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

  • 黄花獐牙菜

    药材名称黄花獐牙菜拼音Huánɡ Huā Zhānɡ Yá Cài出处始载于《青海高原药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黄花獐牙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ertia kingii Hook.

  • 棱枝卫矛

    《中药大辞典》:棱枝卫矛药材名称棱枝卫矛拼音Lénɡ Zhī Wèi Máo别名小千金、硬筋藤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棱枝卫矛的根。原形态藤状灌木。嫩枝四棱形。叶

  • 沙糖木

    药材名称沙糖木别名珊瑚树、香柄树、柄饭树、麻油香、草禾树、高栌树、山猪肉、沙掌树来源忍冬科沙糖木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以叶、树皮、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

  • 香青兰

    药材名称香青兰拼音Xiānɡ Qīnɡ Lán别名青兰、摩眼子、枝子花、山薄荷、炒面花、山香、毕日阳古、白赖洋古[蒙古]来源唇形科青兰属植物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

  • 佛肚花

    《中药大辞典》:佛肚花药材名称佛肚花拼音Fó Dù Huā别名岩白菜,虎皮、小荷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佛肚花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