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酱头

酱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酱头

药材名称酱头

拼音Jiànɡ Tóu

别名绛头、赤地胆、血地胆、大红药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酱头Polygonum aubertii Henry [Bilderdykia aubertii (Louis Henry)Moldeuke],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用于痢疾,消化不良,胃痛,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疔疮初起,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2~3钱,研粉吞服0.5~1钱,用酒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酱头

药材名称酱头

拼音Jiànɡ Tóu

别名地胆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蓼科植物酱头块根。秋季采挖。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长3~8米。块根肥大,直径可达10~20厘米,横切面酱红色。茎绿色至淡紫绿色,光滑无毛,有紫色斑点。叶互生,宽卵形成卵圆状三角形,长4~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尖,基部截形至浅心形,两面近于无毛,上面有紫斑纹或无;叶鞘干虞质,叶柄长2~4厘米。花小,白色;总状花序腋生咸顶生。瘦果卵形,包被于宿存花被内,具3棱。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山沟、向阳的灌木丛中。分布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性味涩,凉。

功能主治收敛,止痢,消炎。治痢疾,消化不良,内出血,疔疮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酱头

药材名称酱头

拼音Jiànɡ Tóu

别名地胆、绛头、血地胆、大红药、朱砂莲、九节节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齿叶蓼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denticulatum Huang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块根,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肥大,近球形,表面棕褐色,直径达10cm,常有瘤状结节并生出多数具分枝、弯曲、线状而长的小根。茎中空,长达1m或更长,基部稍木质,散生棕色、甚小而明显的斑点,分枝多,枝梢纤细,小枝灰黄色,有细槽纹,一侧被极短的微柔毛,其余无毛,茎中部的节间长5-9cm,最下及顶部的较短;托叶鞘干膜质,棕色,长4-6mm,先端斜而渐尖,无毛。叶互生;叶柄长2-6cm,茎顶部的叶柄较短;叶片柔嫩,长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长2-11cm,宽1.5-6cm,茎中部的叶基部心形,顶部的叶基截平,鲜叶片的中央有深色色晕,两面无毛,但密生细小的乳头状突体,叶缘有甚小的裂齿。总状花序,2-7个(稀单个)总状花序组成腋生及顶生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1-4cm,无毛;花梗约与苞片等长或稍长;苞片阔卵形,干后玫瑰红色,长约2mm;花被白色,裂瓣5,基部合生,花蕾期为阔卵形,盛花时伸长,长达4mm,宽约2mm;雄蕊8枚,花药球形;子房长约1mm,花柱3枚,合生至中部,长约1mm,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棱,包干宿存的花被内。花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沟、向阳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和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块根肥大,圆球形,或略呈葫芦形,长10-20cm,直径8-18cm。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凹凸不平,有明显的不规则皱纹,顶部有残余茎基。质坚硬,不易折断。

横断面绎红色,具粉性,可见同心环。气微,味苦、涩。

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心;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中;清热解毒;调经止血。主不良;胃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疔疮初起;外伤出血消化不良;胃痛;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疔疮初起,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粉,2~3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狗脊

    药材名称小狗脊拼音Xiǎo Gǒu Jǐ别名冷蕨萁、复叶耳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美观复叶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chniodes speciosa(Don)Ching[Aspid

  • 秋葵

    药材名称秋葵拼音Qiū Kuí别名毛茄、黄蜀葵。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咖啡黄葵的根、叶、花或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cnch[Hibisc

  • 西施舌

    《中药大辞典》:西施舌药材名称西施舌拼音Xī Shī Shé别名车蛤(《闽部疏》),土匙、沙蛤(《闽中海错疏》)。出处《本草从新》来源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在朔、望大潮期间,到海滨采捕。原

  • 棉子油

    药材名称棉子油拼音Mián Zǐ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化学成分种子油中含亚油酸(41~45%)、棕榈酸(20~25%)、油酸(30~35%

  • 藏三七

    药材名称藏三七拼音Cánɡ Sān Qī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假人参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pseudonginseng Wall采收和储藏:秋季挖取块根,除去细根及泥土,晒干或烘

  • 水鸡油

    药材名称水鸡油拼音Shuǐ Jī Yóu别名济地燕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雅致雾水葛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uzolzia elegans Wedd.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

  • 夜关门

    《中药大辞典》:夜关门药材名称夜关门拼音Yè Guān Mén别名茾、马帚(《尔雅》),三叶草(《滇南本草》),封草(《质问本草》),菌串子(《分类草药性》),野鸡草、白马鞭、赵公

  • 乌鱼蛋

    《中药大辞典》:乌鱼蛋药材名称乌鱼蛋拼音Wū Yú Dàn出处《药性考》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等的缠卵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海螵蛸"条。性味《药性考》

  • 布荆

    药材名称布荆拼音Bù Jīnɡ别名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广西药植名录》),梅哈忍(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山牡荆的根或树干心材。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晒干。

  • 牛靥

    《中药大辞典》:牛靥药材名称牛靥拼音Niú Yè别名牛食系(《圣惠方》)。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甲状腺体。功能主治《纲目》:"治喉痹,气瘿。"复